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4篇
  7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0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71.
实验以利用八倍体小黑麦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个品系畅-99-1为供试材料,在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特异PCR技术等对畅-99-1品系作了较为系统的初步研究,发现了该品系中特异的外源DNA片断,为远缘杂交创造育种材料的方法提供一个可行的依据,结果显示:根据黑麦的特异重复序列psc119.1,pscH20设计引物,对畅-99-1品系进行扩增,psc119.1,pscH20能特异的扩增出黑麦的特异条带,确定畅-99-1为黑麦小麦小片段易位系。  相似文献   
172.
NCOA1为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基因,是影响母猪多产性状的候选基因。NCOA1与结合在DNA上的雌激素受体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加强其转录活性。NCOA1蛋白在暴露其他难接近的染色质的过程中使组蛋自乙酞化并与其他乙酞基转移酶(P300/CBP)相互作用。因此,NCOA1蛋白增强了雌激素受体的活性,反过来也刺激特定的雌激素反应基因的转录并调节随后的生理反应。国内外有学者己经对NCOA1基因与猪多产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它是繁殖性状的“开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3.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1RS·1BL易位系遗传基础单一,已不能满足世界小麦育种的需要。本课题组培育了不同遗传基础的1RS·1BL易位系,并按照高产优质抗病的选育方向,用于“川农”系列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深入了解1RS·1BL易位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和育种价值,使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Giemsa C带技术、DNA原位杂交技术对13个川农号小麦新品种及4个进入区域试验的新品系进行了检测,并对这17份供试材料的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主要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证明川农10号、川农11、川农20含有来源于Aurora 的1RS·1BL易位染色体,川农12、川农17、川农18和R291是含新合成的1RS·1BL易位染色体的新品种(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利用外源种质的小麦育种中,决定1RS·1BL易位能否存在于新品种中的第一选择压仍是抗病性,农艺和品质性状则是第二、三位的选择因素。本研究指出,持续利用1RS·1BL易位染色体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的关键问题是发掘黑麦1RS本身的基因资源,在优先创建1RS·1BL易位系抗病性的遗传多样性的同时,创建农艺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4.
[目的]为进一步利用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益基因,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簇毛麦2V(2D)二体代换系(DS2V)与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DA3C)杂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并结合性状调查。[结果]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小麦-簇毛麦纯合易位系T6BS.6BL-2VS,性状调查发现该易位系植株护颖颖脊上有刚毛。[结论]该易位系为杀配子染色体诱发的小片段易位;簇毛麦护颖颖脊刚毛基因定位于2VS的中部至端部。  相似文献   
175.
中国特有小麦在研究小麦进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供试的7份中国特有小麦品种均有一对4AL 5AL 7BS易位染色体,该易位是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小麦的物种特异易位。在云南铁壳麦AS335中,还发现另外2对以前未报道的1BS·1BL 2DL和2DS·2DL 1BL易位。由于在另外1份云南铁壳麦AS336中不存在这两对易位,表明它们不是云南铁壳麦亚种特异的易位。这两对易位是相互易位,但是易位点不在着丝点,而在染色体长臂中部。本文还讨论了相互易位的产生、在物种进化和适应中的价值及其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6.
肠道不仅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器官,而且在对肠道细菌及其毒素的屏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疾病、创伤和休克等,肠道屏障功能遭到损害,导致细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发生,继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最严重后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机体死亡.  相似文献   
177.
<正>西甜瓜育种蔬菜研究所西甜瓜育种研究始于1990年,先后承担国家级和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二十多年来,系统地开展了西瓜染色体易位转育技术、强雌基因与易位资源整合、抗病育种、三倍体育种、分子标记等综合育种技术研究与集成,发明了西瓜强雌性少籽和无籽西  相似文献   
178.
用已育成的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Tal)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179.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lb突变体CSphlb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属间杂种F  相似文献   
180.
中国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梅  孙寰 《大豆科学》1998,17(3):191-196
本研究利用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豆411份与已知的具正常染色体的栽培大豆杂交,通过对F1育性观察,间接判断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染色全易位频率为73.3%,染色体倒位为7.4%,染色体正常的野生大豆占19.3%。栽培大豆染色体易位频率为4.7%,倒位频率为1.7%,染色估正常的频率为93.6%。说明不同进化程度的大豆染色体结构变异频率有所不同。随着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