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401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陶德臣 《福建茶叶》2009,32(1):46-48
中国传统茶业技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度繁荣,无论是茶叶制造技术、茶树栽管技术,还是茶叶贮藏技术都在前代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42.
有一句话叫: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十分受用。那年,张兴标下海经营房地产。当时上海的房地产业很不景气,许多人都抽  相似文献   
43.
杨文忠  靳莉  王卫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63-166,177
在云南怒江峡谷贡山和福贡2县,通过对传统民居结构和材料的调查,将民居按屋顶、墙体和地板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中主要民居类型的民用材消耗量及民居结构导致的薪材消耗量进行了估算,表明传统民居的用材选择和建筑结构是决定当地森林资源消耗方式和数量的主导因素。因此,在科学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前提下,通过推广节材民居类型,改良现有建筑结构,降低民用材和薪材消耗;同时加强集体林、自留山森林资源管理,增加森林蓄积量,最终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4.
柳氏民居真实地记载了河东百世书香文人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它以中国宗族制度传统为总布局,融明清建筑艺术精华为一体,集南北建筑风格为一身,巧妙借用建筑工艺手法与历史名人格言书法为装饰,在空间组合及表现形式上严格遵循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在体现中国家庭的伦理道德、适应中国传统家庭起居习惯的同时,给人以一种统一、严谨、封闭的感觉。  相似文献   
45.
明清家具雕刻工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明清家具制造技术的研究为导向,结合现代仿古类家具的生产实际,探讨明清家具雕刻的具体技艺流程和操作技术,从而揭示出传统手工雕刻技艺所具有的独特技术价值和思维理念,为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明清家具的制造技术和传统手工技艺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在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宝库中,有两处石头民居凭借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别样的景观特色在诸多艺术瑰宝中熠熠生辉,它们就是豫北地区的林州石板岩民居和豫西南地区的吴垭石头村民居。长时间以来,对地域特色的分析一直存在着粗浅定位和盲目更新的问题,却忽略了不同地域间相同艺术形式的对比和剖析。笔者以两处具有典型地域特色景观肌理的村落为案例,从宏观和中观角度对其特色形成和根源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得出较为清晰、系统的景观肌理特色分析结论,为地域文化保护和景观肌理恢复的研究提供综合性视角。  相似文献   
47.
明清竹家具是中国传统竹家具发展的高峰期,在当前“以竹代塑”背景下,其优秀的造型艺术,尤其是有别于硬木榫卯结构的结构形式为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源泉。文章依据组成家具的结构部件是否必要的原则,梳理归纳出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主体结构形式和辅助结构形式2类。同时,从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外延/内涵”二元理论出发,论述了明清竹家具主体结构形式符号以外延意义为主、辅助结构形式符号以内涵意义为主,进而总结出主体结构形式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实用功能性的、辅助结构形式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审美装饰性的。对于明清竹家具结构形式符号学视角的考察,一方面丰富了明清竹家具研究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造型意义传达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揭示该区旱灾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等历史文献资料,对明清时期(1368~1911年)渭南地区的旱灾史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等方法研究了明清时期该区旱灾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总体上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以全区域的特大旱灾为主,明朝崇祯大旱、清朝康雍奇灾和光绪丁戊奇荒等历史极端干旱事件在渭南地区均有较好记录.(2)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6 a和准8 a的年际周期,准11 a、准17 a、准28 a和准84 a的年代际周期以及准181 a和准363 a的百年际尺度周期,分别与厄尔尼诺的2~8 a周期、太阳活动的11 a周期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20~30 a周期相对应.(3)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可能要强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上的振荡信号.(4)渭南地区旱灾的频次序列与我国同时期冬季温度变化序列总体上较为一致,与该时期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基本同向,但不完全同步.明清时期渭南地区旱灾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并对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49.
2005年12月31日,德城区明清特种水产养殖场在越冬温室大棚里养的罗非鱼发生大量死亡.经水质分析系亚硝酸盐超高引起,此次事故给养殖者带来了很大损失.为此,写此文,以期给其他养殖者以警示.  相似文献   
50.
明清民居、青石老街、炒米花、磨豆腐、吃茶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存在于许多人儿时记忆中的乡村景象,在快速的城市化中日渐消亡了。如今,南京江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以“金花村”为依托,打造都市后花园和农民生活乐园,不仅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也让那些迷失在大都市里的人们重新找到了失落的乡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