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40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河南省固始县有一种鸡,在生长过程中能长出自己的“商标”来,别的鸡冒充不了。据当地人介绍,这种鸡名叫围始鸡,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土鸡品种,养殖历史悠久,明清时期这种鸡还曾是上献朝廷的贡品。  相似文献   
162.
浅析徽派传统民居的色彩景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琛颖  洪喜 《北方园艺》2011,(3):125-128
通过总结皖南徽派传统民居色彩景观的特点,正视浙皖及周边地区新农村村庄建设及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建徽潮"的负面现象,并以安徽黟县屏山村传统民居的色彩景观构成角度为例,通过自然景观色彩、人文景观色彩和人工景观色彩3个方面阐释徽派古民居色彩景观的成因,探讨在村庄建设及整治过程中,保护及挖掘符合当地特色的民居色彩景观,从而强化地域风情,推进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3.
林禄盛  刘小明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71-17174
运用现代与传统民居土楼建筑技术,以土楼的建筑环境及传统生态观为依据,对现代民居建设进行探索,并以点带面,以期进行推广。指明设计要点是利用生土材料及无污染之原材料,对新农村民居设计进行生态条件下的构建探索与实践,以寻求在传统理论支撑下的建筑设计在生土材料运用上的突破,进而找出解决当前关于自然生态、节能环保的可应用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4.
曹玲 《农业考古》2005,(3):176-181
明清时期,一些海外新作物先后被引入我国,其中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三种来自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尤为重要。随着它们的推广种植,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剧增带来的粮食压力,也使我国的粮食作物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我国以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结构,决定了我国人民主食以粮食作物为中心,粮食作物结构的变化必然引发民众主食体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5.
明清时期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因为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因为品茶这一行为在广大国民中的广泛存在,因而,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文化丰富多彩,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艺术及民俗等各传统文化分支,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因而,研究明清中国茶文化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明清中国茶文化中,文人品茶所形成的茶文化是最为精彩,最具有时代特色和最能反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66.
167.
夏宗俊  卢玫珺 《绿色科技》2024,(2):216-222+260
为改善豫北地区现代民居室内热环境状况,提高民居气候适应能力。采用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豫北地区的气候数据,得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被动式建筑策略组合及各策略有效时间比。结合冬夏两季现代民居室内外的热环境实测数据,针对夏季炎热和冬季寒冷问题分别提出了被动式优化策略:民居功能分区设计采用“向心性”的空间布局、冬季在一层檐廊处增设阳光间、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夏季疏通建筑自然通风的路径、增设遮阳设施、改善庭院绿化。通过以上适宜性被动式优化策略,提高现代民居室内热舒适性,为豫北地区现代民居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8.
中国对竹材的利用可追述至新石器时代,因便于取材加工以及古人对于竹文化的喜爱使得中国竹作工艺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园主对植竹和竹作设施的喜爱使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整理中国古代诗词、农书、竹谱、技术书籍、绘画、晚清摄影作品及考古实证材料中的园林竹作设施,分析了明清时期园林竹作设施的审美思想、设计样式及制作技术,以期为中国传统园林竹作工艺的传承以及现代园林竹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9.
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以南侗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为研究定位,依据景观基因理论的核心原则及属性分类原理,构建侗族传统干栏民居景观基因认知与识别系统,精准提取其“主体”景观基因为“立面形态”;“附着”景观基因为“局部装饰”;“变异”景观基因为“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造材料”。旨在从景观基因视角明确识别、精准提取并赓续侗族传统干栏民居的特色构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补充其内容体系,以期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平岩村在新时代推进乡土特色文旅产业振兴以及对传统干栏民居景观基因保护与延续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70.
在山西省襄汾县城关镇南5公里处的汾河之滨,有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清民居瑰宝,它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民宅。丁村民宅的知名度是与著名的丁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丁村人”的发现分不开的。195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教授在丁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发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