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4篇
  6篇
综合类   39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小冰期的概念及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界定关于小冰期的定义学术界有所争议,著名气候学家王绍武先生认为,小冰期的概念是Matthes在1939年提出来的,当时是在广泛的意义上应用这个名词的,即泛指气候最适宜期之后,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的冷期。一直到60年代仍然有人这样理解小冰期。但是,后来愈来愈多的学者把这个意义上的广泛的冷期  相似文献   
12.
产业型乡村的整合与发展不仅包括富足的生态资源、发展的乡村产业,也要涵盖整洁的生活环境、优美的农村面貌、公共设施的改善。本文以河北特色产业村王尧村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特色乡村的环境整治有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民族。明清以来,其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因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农作物的引进、人口的迁移等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壮族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特征。主要是平原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但水稻种植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玉米、麦等杂粮在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大致呈由平原、丘陵向山地不断提升的趋势。这种变化正是壮族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农业地理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结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2-62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为它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如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  相似文献   
15.
将类型学中提出的“原型”、“变体”的概念运用于民居研究中,可揭示民居空间形态中的隐藏于复杂表象下的一种控制因素,即不变的“原型”——“型”与多变的“变体”——“形”的辨证关系。以鄂东南地区及阳新太子镇及通山等地传统民居研究为例,分析了鄂东民居建筑型制的关系及其这种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1927年,鲁迅和妻子许广平一起离开北京,定居上海,从此开始了一段近十年的租房生涯。在上海,鲁迅曾先后在三个地方租住房子,其中最让他难忘的是在老式石库门租住亭子间的那段日子,清苦而充实。说起亭子间,不得不提石库门。石库门是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建筑。它是用传统的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因为这类建筑的外门多选用石料作门  相似文献   
17.
从产茶大县向产茶强县的跨越——歙县茶叶经济崛起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无奈的辉煌歙县产茶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a。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把歙州列入浙西茶区。悠久的产茶历史创造了众多驰名中外的名优品牌,声誉很高的“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大规模开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欲望的驱使和市场法则的无形引导下,传统民居建筑正处在被城市开发与建设吞没的危机中。对库车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从历史文脉、地域环境、生活习性、民族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当地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色。提出适宜该地区的传统民居保护措施。为库车地区的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挖掘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群  梁锐  刘加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1):195-198,204
西北地域环境制约了当地的生产与生活,开发生态设计策略,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发现该地区特有的民居景观环境设计约束条件,提出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能源、气候缓冲空间、自然植被的生态设计策略,并在银川市碱富桥住区工程实例中对此进行了探索。以期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探索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设计道路,对气候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辽金元农业开发的基础上,明清时期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取得了很大进步。农业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辽河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稳定,良好的农业开发环境促进了西辽河地区经济繁荣。明清两代非常重视农业,大力支持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给予西辽河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加之其他政策的实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授、高产耐旱粮食作物的栽培和驿站、桥梁的建设等,使西辽河地区的农业开发成果颇丰,至清代更加显著。自然灾害等成为制约农业开发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辽河地区农业开发的动力与制约因素做出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