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2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216篇
基础科学   316篇
  1413篇
综合类   2286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606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323篇
  2016年   358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05年4~11月期间烟台农科院苹果园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并进行了Moran’s I系数分析和Kriging估值。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半方差函数和Moran’s I系数分析说明了4月30日、6月29日和11月16日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相关性较强;4月20日、7月14日和8月16日的变程偏小,空间相关性较弱。土壤电导率的均值和变异系数随时间变化总体上近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时期果园表层土壤电导率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土壤电导率的破碎化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2.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核心。以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都比较迅速的辽宁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辽南地区自1954年以来三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辽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期间,辽南地区的土地转换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之间。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建成区的扩展主要是经济水平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城市用地扩展以侵占耕地为代价。  相似文献   
83.
利用协同克里金空间内插法和半月降雨侵蚀力估算模型,结合2005—2021年日降雨量资料研究分析全省年均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省降雨侵蚀力平均值1 542.68 MJ·mm/(hm2·h·a),其变化范围为651.02~2 716.45 MJ·mm/(hm2·h·a)。(2)在时间变化上,年内降雨侵蚀力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其中6~9月降雨侵蚀力占全年80%以上;从空间分布上,自东南向西北降雨侵蚀力程递减的变化规律,即东南部>南部>中部>北部。(3)年侵蚀性降雨量、年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可以利用幂函数做简易估算,为区域土壤侵蚀治理、预报、评估和监测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4.
通过逐月监测2016—2020年大凌河水质总氮,利用卫星遥感反演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总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生植物、水产养殖、地表径流、社会经济、重点工程、干湿沉降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凌河总氮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在时间上呈现出秋季和夏季低、春季高的特征,该变化特征与河流水生植物腐烂分解情况、周期性生长旺盛以及支流总氮浓度保持一致;从空间上,从上游到下游总氮浓度呈递增趋势,水体自净能力和上游来水共同决定了这种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85.
受土壤侵蚀影响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科学评估与防治流域水土流失风险,依据大凌河流域1960—2020年典型气象站点日降水数据,应用R/S分析、小波分析和ArcGIS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其中7、8月降雨量占全年的31.03%和22.69%,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49.93%和26.74%;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 081.53(MJ·mm)/(hm2·h),侵蚀性降雨量494.1 mm,年际降雨侵蚀力整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未来也将持续增大,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第一主周期为18 a和28 a;从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大凌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均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6.
利用1961—2020年成都地区14个国家级考核气象观测站逐日最低气温、逐日最高气温、日累计日照时数、日总降水量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灾害指数、灾害发生频率方法,并结合气象灾害指标,统计分析了该地区蓝莓果期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7.
暴雨洪涝是影响陆良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1978—2005年间,陆良有9年发生洪涝灾害,致使农经作物遭受较大损失。旱涝灾害的发生不但与降水量密切相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性。暴雨的降水时间集中,强度大,易引发局地的山洪、泥石流、农田淹没、城市内涝等衍生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准确预报,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陆良虽然不是云南暴雨的多发县,但从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有必要统计分析陆良暴雨的发生区域和发生时间,以期为暴雨预测和服务提供天气、气候的时空背景资料,为防汛抗旱、气象服务提供最新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地区的短板之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因素,可为科学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四川省为例,系统梳理了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并基于统计年鉴和政府公报数据,运用ArcGIS及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探究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9年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质量逐渐向好,评价分数由0.260上升到0.917,各市(州)间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由社会经济子环境单一驱动转变为社会经济与居住支持环境协同驱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生活污水处理率、乡(镇)拥有卫生院数量、乡(镇)拥有文化站数量是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未来,四川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应加强公共资源投入及公共服务建设,尤其应注重偏远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相似文献   
89.
基于2003—2018年的中国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定量分析了其统计学规律,旨在为森林火灾预测、管理和风险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极强的随机性和离散性,通过森林火灾总次数、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的平均数来反映森林火灾发生风险将会导致评估结果偏高.森林火灾发生次...  相似文献   
90.
假期短期出行造成森林公园拥堵现象严重,为促进城市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森林旅游流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基于携程旅行监测平台数据,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应用时间分层法、季节性强度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及卷积神经网络(CNN),研究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假期制度、气候舒适度、动植物特色和地方文化的综合影响,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流日内分布呈现“多峰型”的特征,表现为“周期性效应”“假日效应”及“刹车效应”;季节性强度指数偏大,淡、旺季明显且呈周期性波动;(2)出游热潮下的森林公园旅游流呈“多核心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游客主要聚集在紫金山南面的3个景区,与北面具有明显的分化;(3)旅游者出行意愿受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性因子影响最大,游客偏好文化特色丰富、景色优美、季相变化丰富、基础设施优越、空间范围广阔、空气清新、体验感强的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