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林业   77篇
农学   521篇
基础科学   219篇
  530篇
综合类   2945篇
农作物   34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15篇
植物保护   28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在西北中部旱作雨养农业区以冬小麦‘康庄974’为试验材料,设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共3个栽培处理,分析不同覆盖方式对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和温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花后旗叶相对含水量(RWC)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且PM较SM降、升幅度明显。与CK相比,覆盖显著提高花后旗叶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开花时间越长,SM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的幅度越大,而PM主要提高花后7 d旗叶抗氧化能力。SM和PM的粒重分别较CK增加14.3%和19.1%(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SW)是影响旗叶生理活性的关键因子,提高SW,有利于增加RWC(r=0.84**),从而提高旗叶抗氧化能力,其中RWC和抗坏血酸酶(ASA)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ASA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和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102.
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是在继承和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等先进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榆林地区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大力推广双沟覆膜集雨保墒技术后形成新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在选用商品率很高的大明绿豆前提下,改露地平作栽培为双沟覆膜栽培;改肥料浅施为双沟配方深施;改株行距随意稀植为宽窄行合理密植.是集地膜栽培与密植栽培优势于一体,融双沟集水与双沟施肥措施于一垄的高产栽培技术,增产作用十分显著.2001年,在春夏连旱80 d,露地作物无法入种情况下,双沟覆膜绿豆仍获得丰收.经农技中心在佳县、米脂等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平均产量达2250~3000 kg/hm2,增产40%~60%.最高产达3180 kg/hm2,目前该技术将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3.
井陉县位于太行山东侧山区,是国家级旱作示范县,从1989年开始,经过多年扎扎实实的旱作农田基本建设,对旱地进行多方面改造,建成了许多高标准的"三保田",有效地控制了旱地的水、土、肥流失,提高了旱地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4.
晋麦47号产量结构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麦47号适宜于黄淮麦区广大旱地推广种植.表现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千粒重高;产量结构合理协调,互补性强;具有相对库大源足流强的生理活性运转能力。实施高产栽培,应降低播量。适当稀播种植。增施有机肥,氮磷配合施足底肥及后期进行3喷。在肥厚旱地和扩浇水地种植,具有更大增产潜力,产量可达300~400kg/667m^2。  相似文献   
105.
本文通过对在晋南麦区和黄淮麦区旱地种植面积较大的小麦骨干品种12057、晋麦33号、晋麦47号主要性状的年度变异、丰稳性的遗传效应的分析,探讨了旱地小麦品种生命力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的丰稳性在于其变异大的成穗数和稳定的穗粒重;品种生命力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抗逆性的丧失;并将品种的生命周期蚜分为优势期、品种-环境适应和衰退期;认为任何品种都具有时空效应。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农艺措施对旱地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 ̄1990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对旱地谷子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肥料是影响旱地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品种、密度和播期。  相似文献   
107.
北方旱地土壤氮素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旱地土壤中,农业氮素一般表现亏损,平衡强度约87%;园田土壤氮素略有盈余,平衡强度约123%.~(15)示踪研究表明,旱地土壤主要作物氮素利用率平均为27.04%,土壤残留24.79%,亏缺损失48.17%.园田主要蔬菜氮素和用率平均为29.11%,土壤残留22.67%,亏缺损失48.23%,其间差异很小.北方旱地施用铵态氮化肥主要损失是氨的挥发.影响氨挥发的因素有风速、温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化肥品种.氮肥深施是防止氨挥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8.
豫麦6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755—1(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在旱地表现突出,是理想的节水型广适性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自育成以来,即开始良种良法配套研究。根据多点试验示范和多年栽培经验,我们掌握了豫麦67号的生育规律和栽培特点,并总结出了一整套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旱薄地小麦创高产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9.
安麦7号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个既适宜于高水肥地,又适宜于旱地种植的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麦2004017)。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