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09篇
综合类   2614篇
农作物   62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51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3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影响湖南早稻生产的五月低温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月低温是影响湖南双季早稻的一种常见的低温冷害。近年来,五月低温发生频率较大,影响早稻生产,对粮食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本文根据湖南省96个气象站1961-2009年5月逐日气象资料和湖南省《气象灾害术语和分级》地方标准,系统分析了五月低温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发生时段的分布规律。并根据低温对水稻影响的原理,综合考虑低温发生的不同时段和低温程度对冷积温的意义,改进了冷积温计算方法,创建了当量冷积温。同时利用五月低温强度指数,结合湖南早稻种植实际情况,定量评估了基于早稻种植现状的五月低温的生产风险。结果表明:湘北和湘中地区发生五月低温的气象风险较高,且是早稻种植主产区,早稻生产的低温风险较大,是防范重点区域;湘南等地早稻五月低温气象风险小,仅在五月低温发生较重的年份须注意防范;湘西虽是五月低温气象风险的高发区,但由于该区域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小,低温对早稻生产影响不大。最后提出了各区域双季早稻生产安排防灾避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薛利红  覃夏  李刚华  杨林章 《土壤》2010,42(5):815-821
以常规籼稻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基蘖肥用量处理研究了前中期氮(N)肥分配对直播早稻群体特征、N素吸收利用、产量形成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落谷量、总N量和穗肥N量下,基肥用量增加降低了出苗率和前期分蘖速度,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在N肥用量不足或过高时表现为随基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适宜施N量下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基肥用量增加降低了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的叶片含N量和叶面积指数,从而降低了水稻成熟期的植株N积累量以及穗部的N分配系数,N农学效率和N回收效率明显降低,N素转运率与基肥用量则存在着二次曲线关系;增加基肥用量使产量降低,净收益下降。本实验条件下,施N量为18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35-40-25时,直播早稻的产量和经济收益最佳。  相似文献   
43.
采用裂区试验方法,探索直播条件下香两优68的最适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结果以播种量30.0kg/hm^2和施纯氮135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较高,达6 765.0kg/hm^2。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早稻吸氮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500千克左右,植株每亩总吸氮量平均为9.78千克,其中土壤供氮量占52.45%。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氮量占50.72%,中期占31.08%,后期占18.30%,以中期施氮对叶片含氮率影响最大。在高氮水平下,中期施氮导致茎鞘醣含量急剧下降。抽穗前植株吸氮量与每亩发育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结实率受每朵颖花占有抽穗前醣量的影响。最适 LAI 为6.5~7.5。  相似文献   
45.
早稻分蘖期二化螟枯鞘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通过湘北平湖区机械直播早稻创丰1号高产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播量75kg/hm2;(2)适宜播期4月4日左右;(3)适宜大田施氮量172.5~187.5kg/hm2;(4)播后20d用5%稻杰悬浮剂600~900ml/hm2加10%千斤乳油600ml/hm2防除稻田杂草达90%以上,控制了草害;(5)示范片群体结构合理,结实率较高,产量高,平均产量7.10t/hm2,高产丘块7.71t/hm2。基本上解决了人工撒播出苗、除草、倒伏难题,有利于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  相似文献   
47.
壮秧影响不同节氮水平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培育壮秧和施用分蘖肥是促进水稻早发的重要措施,但增施分蘖肥易导致水稻无效分蘖增加和氮素流失。研究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和分蘖肥节氮条件下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以期为早稻节氮控污和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为材料,采用壮苗育秧(状秧)和普通育秧(普秧)两种方式培育秧苗。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壮秧常规施氮(VS+100%N)、节氮10%(VS–10%N)、节氮20%(VS–20%N)、节氮30%(VS–30%N) 4个处理,以普秧常规施氮(NS+100%N)处理和不施氮空白(NS+0N)处理分别作对照,共6个处理。减施的氮肥均在分蘖肥中扣除,除不施氮对照外,各处理基肥氮(72 kg/hm^2)和穗肥氮(54 kg/hm^2)均保持不变。分析早稻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SPAD值、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并测定成熟期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明确了植株总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氮表观转运率、氮素利用效率等。【结果】与NS+100%N处理相比,壮秧条件下分蘖肥节氮10%~30%对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壮秧能促进分蘖发生和成穗,在生育中后期可逐渐弥补分蘖肥节氮对分蘖期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成熟期VS–10%N和VS–2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NS+100%N增加,产量分别增加了8.5%和1.5%;VS–30%N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呈下降趋势。同时,壮秧有利于提高早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各器官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与NS+100%N处理相比,VS+100%N处理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了6.9%,VS–10%N和VS–20%N处理无显著变化,VS–30%N处理显著下降了9.7%。壮秧处理氮素回收率和氮素农学效率较NS+100%N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2.4%和9.9%~24.7%(P <0.05)。【结论】双季稻区早稻壮秧可以促进分蘖早发,提高叶片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氮代谢性能,弥补分蘖肥减氮后对水稻前期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后期的干物质生产量和氮运转量。通过培育壮秧,分蘖肥减施总施氮量的20%以内,早稻产量不会下降,可实现水稻的节氮、丰产和节本栽培,有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氮素流失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48.
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双季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变化入手,详细研究了不同秧龄对双季稻早衰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的最适宜秧龄期:早稻为15~25d,晚稻秧龄越短越好。  相似文献   
49.
对2005年江西省早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并对表现较好的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全生育期等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早稻免耕抛秧前期管理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