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3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林业   147篇
农学   175篇
基础科学   74篇
  672篇
综合类   1946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173篇
畜牧兽医   358篇
园艺   247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土壤无机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32.
对白浆土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行了测定,阐述了有机无机复合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白浆土原土复合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9;与全氮量的相关系数为0.9948;90%左右的磷是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因此原土复合量可以做为白浆土的养分指标。原土复合量高的白浆土其结构性好。在三江平原的白浆土上,采用玉米、小麦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 C/N,提高腐殖质的活化度,可做为增加有机无机复合体,培肥土壤的一项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3.
潮土无机磷的形态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蒋柏藩、顾益初(1989)提出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的分级方法,对黄淮海平原地区潮土的研究结果,在其无机磷中,Ca_(10)-P占平均无机磷总量的68.7%;其次是O-P和Ca_8-P,分别占10.6%和10.3%;再次是Fe-P和AL-P;以Ca_2-P最少,仅占1.32%。相关分析表明,AL-P、Fe-P、O-P更多地分布于粘粒上,而Ca_(10)-P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品种及施用方式对灌耕风沙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为不同磷肥在土壤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灌耕风沙土进行为期120 d的室内土壤培养试验,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磷肥对照(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滴施(APP-D),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并分析120 d时土壤有效磷与各形态无机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在0~5 cm土层,磷肥滴施处理(MAP-D、APP-D)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5~10和10~20 cm土层,磷肥基施处理(TSP、MAP-B和APP-B)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CK和APP-D处理相比,TSP、MAP-B和APP-B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但这3种磷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施磷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各土层土壤无机磷总量。0~5 cm土层MAP-D和APP-D处理无机磷总量显著高于5~10和10~20 cm土层,而TSP、MAP-B和APP-B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磷总量无显著影响。磷肥滴施处理下,Ca2-P、Ca8-P和Al-P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磷肥基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耕层土壤中Ca8-P和Al-P的比例。在0~5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a2-P、Ca8-P、Al-P和Ca10-P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5~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Ca2-P、Al-P和Fe-P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本试验土壤条件下,磷肥滴施处理后仅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而磷肥基施处理可以提高整个耕层(0~20 cm)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建议滴灌棉田通过基施价格相对较低的重过磷酸钙,可以人为扩展磷肥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  相似文献   
135.
2005~2006年在广西隆安县的屏山、古潭、那桐3个乡镇设置标准地,对嫁接3~4年龄板栗林分别施用不同施肥量的含稀土有机无机复混肥(以下简称:稀土有机复混肥)及不含稀土有机复混肥(对照).结果表明:(1)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年均板栗果实产量为1 442.2~4 918.3 kg/hm2,平均比对照提高42.77%;(2)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板栗果实淀粉、总糖及蛋白质平均含量依次为33.99%,6.84%,3.80%,分别比对照提高2.17%,1.67%,2.42%;(3)板栗叶片叶绿素平均总含量为7.91 g/cm2,比对照6.47 g/cm2平均提高22.26%;(4)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的年均板栗收入为11 790.5元/hm2,比对照7 705.6元/hm2增加经济收入60.73%;(5)除抽枝生长和结果状况外,所试验项目均以1 125 kg/hm2稀土有机复混肥施肥量的各项指标为最佳.试验也表明:栗园土壤施用稀土有机复混肥能明显提高板栗对病害的抵抗力,增强板栗树势,其中以施用1 687.5 kg/hm2稀土有机复混肥施肥量的植株抗病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6.
陈永亮 《林业科学》2012,48(3):51-57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7.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彩色小麦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营养保健小麦品种,但对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分析了种植于三个环境中的彩色小麦近等基因系(蓝粒小麦科兴611,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轮回亲本济麦22)籽粒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蓝粒小麦科兴611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地高于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亲本济麦22。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济麦22相比,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相近,甚至低于济麦22。因此,蓝粒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高的性状,有益于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同时可作为育种材料改良小麦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尤其是提高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8.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品质的好坏与生长环境、栽培方法、施肥措施以及产品品种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要,逐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主要对施肥(微生物肥)展开具体研究。通过介绍微生物肥概况,结合马铃薯对比试验,指出微生物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赵宣  孙婴婴 《农业工程》2017,7(6):124-131
寻找环境友好型的土地整治工程修复材料,已经成为国内外土地整治工程领域中的新热点。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等在土地整治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材料由于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微界面性质、吸附特性、重金属螯合作用和降解有机污染物等特性,在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物等污染土壤的治理中,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中有望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目前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材料在土地整治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应用研究的不足,指明了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0.
采用高温水平管式炉热解制取含有机结合态钠和无机态钠的木质素半焦,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SEM/EDS)和热重分析仪(TG)对半焦的形貌、元素分布及气化特性进行研究,借助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考察2种状态钠对木质素半焦气化反应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制焦温度由400℃增加到800℃,结合态钠木质素半焦表面出现大量鼓泡,半焦表面钠元素相对含量由5.36%增加到15.72%,半焦的CO_2和水蒸气气化碳转化率分别增加30%和20%;无机态钠催化木质素实验结果与结合态钠木质素相反。反应温度低于600℃时,结合态钠与木质素半焦反应主要为—CO_2Na与半焦反应;反应温度600~800℃范围内,主要为—CO_2Na和—CONa与半焦反应;当温度高于800℃时,主要为—CONa与半焦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