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7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28篇 |
基础科学 | 5篇 |
80篇 | |
综合类 | 127篇 |
农作物 | 33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15篇 |
园艺 | 12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 相似文献
3.
4.
磷是构成作物体中核蛋白、核酸和磷脂不可缺少的元素。但以往在张家口地区生产中应用的结果,磷肥肥效都不显着。为了澄清我区磷肥肥效及其经济效益,从1962年起结合全国肥料试验,在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上进行了磷肥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磷肥肥效和经济效益随土壤肥力、作物种类、施用方法不同,差别很大。现根据几年来的试验资料,就磷肥有效条件、施用方法、豆科施磷在当地生产上的现实意义作一初步总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四川省南充市碱性紫色土春见桔橙绿色优质生产的适宜施磷量,以7年生香橙砧春见桔橙为试材,在年施用相同氮肥(尿素,以N计,350 g·株-1·年-1)和钾肥(硫酸钾,以K2O计,为347 g·株-1·年-1)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磷水平(过磷酸钙,以P2O5计,61、92、125、154、180、215 g·株-1·年-1)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春见桔橙根系活力、土壤酶活及果实内在品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处理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施磷水平提高,根系活力先增加后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碱性磷酸酶与蔗糖酶活性均先增后降,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没有规律性,施磷水平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固酸比总体上升,维生素C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以180 g/株处理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不同指数施磷水平对闽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土壤磷背景值较低地区培育优质闽楠苗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洞林场1年生闽楠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7组指数施磷水平、1组平均施磷水平和不施磷组共9组处理,分析不同施磷处理对闽楠幼苗生长、生物量分配、根系形态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薏苡品种在不同施磷水平处理下的农艺性状、产量,旨在为确定南方缺磷土壤地区薏苡最适生长所需磷肥量提供依据。在云南省文山地区采取小区试验的方法,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共设5个处理,3次重复,其中,以不施磷肥为对照。在不同施磷水平下观察记载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试验选用‘文薏2号’,在不同施磷条件下,薏苡的生育期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施磷量在180 kg/hm2时,薏苡的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整齐度等农艺性状最优;薏苡的有效穗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明显增加;从苗期到成熟期植株整齐度总体表现良好,薏苡的田间抗性增强;不同施磷水平处理间的穗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粒数也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可以促进薏苡生长从而达到增产。本次试验条件下适合薏苡生长的施磷水平是180 kg/hm2。 相似文献
9.
The phosphate in the soil-root interface zone under various soil water contents and application rates of phosphate was still of depletion distribution 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by a power function in the form of C/Co= axb(C/Co is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fertilized phosphate in a distance from the root surface x, a and b are the regression constants). The depletion rate of phosphate in soil near the root surface was higher and the depletion range was narrower under lower soil moisture. On the contrary, at higher soil water content the depletion range was wider, generally.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phosphate led to the greater depletion intensity of phosphorus was higher in the heavier texture soils. In general, the depletion intensity in the soils, whic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lay content or increasing buffering power of soil, decreased in the order as loessal soil and black lou soil > lou soil > yellow cinnamon soil when 50 or 100 mg of phosphorus were applied in the form of KH2PO4. Thi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phosphate distribution and its movement in the soil-root interface zon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buffering capacity of soil.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