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节水灌溉》2012,(7):3
(1)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统一有效位数),文字精练,勿使用方言,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引用资料请列出出处,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文章应有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并选取3~8个中、英文关键  相似文献   
52.
英语是一门综合多个领域的实用语言学科,而且掌握好英语的语音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七大方言的一个分支——吴方言,在语音等方面都与英语发音有较多的不同点,对于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吴地学生来说,在这充满方言的学习环境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产生重大滞碍。因此,本文将以吴方言中的一个代表——衢州方言为例,以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相似文献   
53.
当代长沙方言特色形容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作为“新湘语”代表;当代长沙方言中独具特色的“很X”式形容词的构成,重点在探求“很X”式中所包含虚证素的有关问题,同时涉及“新湘语”与周边方言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54.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别名崖花(崖:nai二声,方言发音)。为毛茛科,铁线莲属多年生直立小灌木。高30-60厘米。根木质,粗壮。老枝外皮灰色,有环状裂痕。叶为单叶,与花簇生,形似槭树叶;叶片五角形,长3-7.5厘米,宽3.5-8  相似文献   
55.
殷平山 《油气储运》2005,(12):45-46
山东方言属于北方话的冀鲁官话,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东方言的亲属称谓重秩序、重亲情、重礼仪,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6.
方言研究与地方民俗文化弘扬应互动互补,方言乃民俗事象,亦为民俗内容。巢湖方言习语记录着巢湖当地诸如生产、岁时、信仰等类型的民俗,映射着巢湖百姓生活万象,而巢湖民俗源自于巢湖流域百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模式、行为轨迹,从巢湖方言习语中可管窥巢湖流域民情风俗之一斑。巢湖方言习语具有地域自身独特的谐音民俗特征和富有个性的教育风化功能。巢湖方言与习俗之间关系大多是动态的、互存的和平衡的,只是世革言殊,方言语汇的消长并非与民俗演变亦步亦趋,新民俗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新方言习语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7.
“架势”一词在古书里出现次数较少,在现代汉语里,它却广泛地应用于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之中。“架势”在四川方言里使用频率高、含义丰富,除了用作名词外,还可用作副词、动词等,这些用法与它在普通话里的使用情况大有不同。方言与普通话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8.
“吃茶”与“喝茶”在赣北不仅是方言表达的差异,更是文化差异的体现,“吃茶”一词保留了中古汉语特点,而“喝茶”说法则导源于近古江淮官话的流播.通过“吃茶”与“喝茶”语用差异及历史成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感悟到赣文化中的茶文化也是在融合赣地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至今的.  相似文献   
59.
中共1中月央2政1日治至局2常3委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严寒风尘仆仆再次来到河南,走村入户,体察民情,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与土地共生共荣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农业大省的"三农"问题,温总理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60.
通过与闽南方言的对比可知,入声字的日本汉字音因韵尾-k、-t、-p的日语化表记,导致塞音消失,入声字固有的促声调也随之消失。但是在汉语词中,日本汉字音还以入声字尾音音节促音化的方式有条件地保留了入声韵尾的近似音值,从而保留了促声调,而这种保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