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299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272篇
  395篇
综合类   1534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499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差分生长模型预测误差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差分模型是一种特殊随机参数模型,仅有一个参数为随机参数。对于未参与抽样建模的林分,差分模型首先对应变量在林龄Aij0时的期望函数求解关于随机参数的表达式,然后用非随机参数的估计值和应变量在Aij0时的观测值Yij0分别取代对应参数和数学期望E(Yij0)来估计随机参数。显而易见,Yij0相当于E(Yij0)的估计值。由于这种特有的统计特征,经典非线性回归模型不能准确地估计差分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针对这一不足,依据非线性回归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估计量的推导过程,导出了一个适用于差分模型的预测误差的方差估计量,并给出一个应用示例。所提出的估计量充分地考虑了重复观测数据的自相关性和Yij0对预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该估计量能够描述未抽样林分预测误差的方差及其构成分量的变化趋势,而对于抽样建模的林分应该使用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量进行预测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52.
【目的】从奶牛瘤胃液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细菌,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方法】从奶牛瘤胃中采取瘤胃液,接种于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采用严格厌氧结合需氧培养方式进行培养,通过刚果红染色,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兼性厌氧细菌;采用生化试验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绘制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细菌生长特性及有无致病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共分离到63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细菌,其中29株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能力,包括24株G菌,5株G+菌;24株G-细菌中,18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3株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株为大肠杆菌,1株为产酸克雷伯氏菌;5株G+细菌中,2株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有99.7%的同源性,2株与巨大芽孢杆菌有99.6%的同源性,1株与蜡状芽孢杆菌有99.5%的同源性,分类学上可分别归于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细菌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到的细菌在20-41℃、pH5.O~9.0条件下生长良好,肺炎克雷伯氏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无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奶牛瘤胃兼性厌氧细菌,可用于绿色粗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3.
四、加强对氨氮的调节氨是含氮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能产生氨.有些光合细菌和蓝藻进行固氮作用时也能生产氨.这些就是水体中氨的主要来源.钱离子(NH4^+)是水生生物营养的主要氮源.对水生生物一般来说是无毒的.但非离子氨(NH3·H2O)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毒性较大.能引起鱼鳃组织的过度增生.  相似文献   
154.
米槠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分解研究三明格氏栲保护区内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其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高氮(HN)、中氮(MN)、低氮(LN)和对照(CK)4种处理的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都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分解速率为CKMNLNHN,添加N对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起到了抑制作用。在监测期(720 d)内,MN处理(10 g·m-2·a-1)对分解速率影响较小,N含量太高(15 g·m-2·a-1),负作用增强,高于10 g·m-2·a-1的N沉降会显著抑制木质素的分解释放(P0.05)。对纤维素分解的抑制作用仅在部分时间里部分的N沉降量作用显著(P0.05)。分解360 d后,添加N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C和全N的分解释放,且添加15 g·m-2·a-1N时,负面影响更明显。全P均呈淋溶—富集—释放模式变化,270-720 d,添加N显著抑制全P的分解释放(P0.05)。K的分解释放规律与全C的较相似,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且在第360天的分解速率明显快于第720天,添加N特别是LN处理(5 g·m-2·a-1)在0-540 d会显著提高K的残留(P0.05)。这可能是N沉降使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凋落物系统内可得性N增加,改变了原有的养分平衡,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从而降低了分解酶的活性而影响米槠叶凋落物的分解。  相似文献   
155.
以内蒙古荒漠地区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应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从TM多光谱数据中提取了胡杨林植被覆盖度,并以高分辨率Quickbird影像分割结果作为真值进行精度评价,与传统的基于植被指数提取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几何顶点端元选取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胡杨植被覆盖度( R2=0.893,RMSE=0.12),优于植被指数回归方法提取精度(R2=0.574)。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展荒漠地区较大范围的胡杨林动态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56.
基于SAR极化分解与Landsat数据的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森林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的准确估测对了解森林现状和科学经营森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利用SAR影像结合Landsat5 TM影像对区域尺度上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定量估测。方法首先利用极化分解的方法对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进行处理获得45个极化分解参数,然后将45个极化分解参数与6个Landsat5 TM波段参数共51个参数作为自变量,森林生物量W作为因变量构建统计回归模型,最后利用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的森林生物量。结果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模型构建:(1)逐步回归法,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选出2个参数构建模型,模型R2为0.534,拟合精度为67.51%,RMSE为43.21 t/hm2;(2)最优子集法,用Bootstrap法进行变量筛选,共筛选出9个参数,然后用这9个参数进行最优子集回归,获得511个选模型,然后选择出最优子集模型,并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最终选出的最优子集模型包含的参数为TM_band4、Neumann_delta_mod、Neumann_psi、TSVM_psi、TSVM_tau_m3,模型R2为0.768 2,拟合精度为88.32%,拟合RMSE为14.98 t/hm2,验证精度为86.21%,验证RMSE为19.14 t/hm2,CP指数为5.249 5,赤池信息量AIC为256.504 5。本文最终使用最优子集法获得的模型进行反演,获得研究区的森林生物量分布图。结论结果表明:全极化C波段SAR数据结合Landsat5 TM光学数据构建遥感信息模型可以准确反演森林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7.
海洋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地层钻完井作业面临诸多问题,如深水低温环境、水泥环与地层胶结质量差、天然气水合物受热易分解等,研究一套能够在天然气水合物层提高固井质量的冲洗液体系,是保证海洋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安全开采的关键。室内根据天然气水合物固井对冲洗液的特殊要求,结合复合材料体系协同增效原理,开发了一套具有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特性的新型冲洗液体系。该冲洗液体系对模拟井壁冲洗率达到91.8%,与钻井液和低水化热水泥浆体系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合物的生成,不会对低水化热水泥浆固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基于2000-2010年间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利用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模型模拟银川盆地NPP,分别从逐月、逐年对其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进行预测分析,阐述11年期间银川盆地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探讨NPP与植被健康指数(VHI)之间的耦合关系。【方法】选取2000-2010年间的SPOT VEGETATION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考虑了研究地区内及其周边气象站点数据等,利用CASA 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对银川盆地NPP空间分布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月NPP平均值呈现小幅度增长,月均增加0.51 gC·m-2,以7月、10月NPP值增长最为显著;2000-2010年,银川盆地逐年NPP平均值也呈小幅度增长,年均增加0.24 gC·m-2,NPP 年平均值总体呈波动趋势,以2007、2009年NPP增长最为显著,降水直接导致了2005、2006年的NPP值出现低值;2000-2010年,从银川盆地NPP空间变化来看,行政区域年平均NPP物质量大小依次为:大武口区>永宁县>灵武市>西夏区>青铜峡市>利通区>平罗县>贺兰县>惠农区>兴庆区>金凤区。银川盆地NPP 平均值表现出“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其中NPP低值集中在西夏区、兴庆区、金凤区等区域;NPP趋势的好坏与村镇点数量大小、人口数量呈异步变化关系;银川盆地的VHI变高(低)时,NPP随之变低(高),第一模态左右场的相关系数为-0.69,呈现异步耦合关系。【结论】采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银川盆地的NPP进行估算模拟和实测验证,发现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接近,该模型测算银川盆地的NPP较为合理;银川盆地NPP总体趋于良好,但局部区域出现恶化情况;银川盆地NPP波动明显,主要受土壤湿度的影响,因此NPP对干旱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9.
水稻冠层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水稻生长监测、氮营养诊断及产量预测上具有应用潜力,而水稻像元精确分割、提取是水稻冠层数字图像分析结果准确、稳定、可靠的前提。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具备分割质量稳定、自适应强的特性,分割效果较好,是一种常用的阈值分割方法。通过提取计算水稻冠层图像9种图像色彩指标R、G、B、CIEL*a*b*色彩空间的L*、a*、b*分量、HSV色彩空间的H分量、绿度叶片指数(GLD)以及植被指数(VIGreen),并以各种图像色彩指标的Otsu法对水稻冠层图像进行分割,比较其图像分割效果。结果表明,水稻和土壤像元的a*、b*、GLD、VIGreen色彩指标双峰性明显,且重叠性小,可作为分割水稻与土壤背景的候选图像色彩指标;基于a*、GLD、VIGreen色彩指标的Otsu法的分割精度较高,且基于a*色彩指标的Otsu法对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效果的信噪比最大、误差率最低,其次是基于VIGreen色彩指标的Otsu法;基于CIEL*a*b*色彩空间的a*色彩指标是Otsu法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中较优的图像色彩指标。  相似文献   
160.
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黄瓜病害叶片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病害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方图阈值分割法去除背景,分别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和边缘检测法来分割黄瓜叶片中的病害部位,对比这2种方法的分割效果。最后,对已有的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了改进,对病害叶片图像的红色分量进行了病斑分割。结果表明,边缘检测法分割出来的病斑部位轮廓具有不完整性,而最大类间方差法的分割效果较好。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黄瓜病害叶片分割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为后续病害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