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林业   299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272篇
  395篇
综合类   1534篇
农作物   48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499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蚯蚓具有吞食有机物质,并将其以颗粒状排出的功能。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蚯蚓可以明显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因此,蚯蚓分解处理这一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新技术发展起来了。蚯蚓过滤处理是另一项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新技术。在这项技术中,蚯蚓清除过滤器中堵塞的孔道。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并通过颗粒状的蚓粪促进硝化-脱氮过程。本文主要介绍蚯蚓在环境保护上这两项应用技术,同时指出土壤  相似文献   
122.
基于可能度满意度的系统目标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王奎 《吉林林学院学报》1995,11(3):172-176,188
运用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构造简单的可能度函数和满意度函数,并按一定规则综合为可能-满意度函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在系统生产总目标确定情况下,遵循等可能-满意度决策规则关于各级子系统分配总目标,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合理地确定系统的可能度函数和满意度函数,以及如何将二者并合为可能-满意度函数。  相似文献   
123.
作物物候期识别是农情遥感监测的重要内容,及时准确识别作物物候期,对有效评估作物生长趋势、提高农情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PolSAR)数据结合决策树模型的油菜物候期识别方法。首先,采用3种极化分解方法提取PolSAR极化参数,并分析各极化参数对油菜物候期的动态响应规律;其次,基于各极化分解方法提取的参数建立决策树模型,并对油菜物候期进行分类识别;最后,采用基于混淆矩阵的方法对油菜物候期识别结果进行精度评价。采用5期Radarsat-2 PolSAR数据和地面物候观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PolSAR参数中对物候期变化较为敏感的参数有H/A/alpha分解中的散射角(Alpha)、特征值(L2、L3)、伪熵(P2)、目标方位角(Beta1)参数,Freeman-Durden分解中的地面散射(Ground)和奇次散射(Odd)参数,Yamaguchi分解中的奇次散射(Odd_Y)和螺旋体散射(Helix)参数;决策树模型对油菜物候期识别结果较为准确,识别结果中组合3种极化分解方法提取参数建立的原始决策树模型分类总体精度最高,达94%。总体上,PolSAR极化分解参数对油菜物候期变化比较敏感,决策树模型能有效识别油菜物候期。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寒温带森林凋落物在非生长季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可为寒温带地区森林养分循环及森林生产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寒温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白桦林、山杨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埋袋法进行分解试验,分析秋季、冬季和春季冻融期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秋季是非生长季凋落物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5.
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稻-西瓜轮作模式中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中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可以显著降低水稻秸秆的强度,增加土壤转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在不同时期可以增加秸秆的降解率5.5%~10.7%,增加下季作物西瓜产量60%~10.0%和糖度9.1%~11.9%。秸秆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还田是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用地养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6.
以麦秸垛下的土壤和麦秸堆肥为材料 ,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 ,经过多代淘汰及其不同系之间的组配 ,最终筛选构建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用羧甲基纤维素 (CMC)糖化力法和纤维素减重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复合系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滤纸、棉花、稻草、CMC Na和葡萄糖为碳源时 ,复合系在天然纤维素含量高的碳源 (如滤纸、棉花 )存在时表现出高的纤维素分解活性 ;利用蛋白胨和酵母粉作氮源时的纤维素分解活性远高于硝酸铵、尿素等无机氮源 ;以滤纸和酵母粉作为惟一碳、氮源时 ,最适发酵质量浓度分别为 2 5和10 0 g·L-1,其分解活性最高峰均出现在发酵第 5天。最适纤维素分解的 pH为 8 0。最适纤维素分解温度为 6 0℃ ,大于 6 0℃的高温抑制复合系对纤维素分解 ;复合系的适宜溶氧量 (DO)为 0 0 7~ 0 16mg·L-1,过高过低的溶氧量均抑制纤维素分解。复合系的微好氧特点对堆肥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混合像元及混合像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中低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在一个像元中记录了两种以上地类的不同光谱 ,从而获得了两个以上地类的光谱之和以及混合像元 ,当地类破碎时混合像元越多 ,而且在两类以上地类的交界处混合像元最多 .该文模拟不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中混合像元造成的误分类情况 ,同时应用线性模型对混合像元进行了分解提纯 ,用以提高分辨率精度  相似文献   
128.
石灰氮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灰氮又名氰氮化钙,是一种古老的化学肥料,已有 100余年的使用历史.我国在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 20世纪 70年代中期,石灰氮在农业上就有广泛的用途,如做水稻的基肥、调节土壤的酸性、补充植物的钙素.随着化肥工业的崛起,高效化肥品种的增加和普及,使石灰氮这个本具很多优点,且有发展前景的古老化肥品种逐渐退出市场被人们冷落.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石灰氮重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多种用途的探索,发现石灰氮是当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极具利用价值的一种生产资料.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目前石灰氮在农业生产中的新用途,为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9.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不同分离培养基从不同生态区域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针对其中木霉T1、T4与毛壳菌G2、G3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营养成分变化反应不同,T1、T4、G2菌株最适天然培养基为胡萝卜煎汁与番茄煎汁,G3最适天然培养基为菠菜与马铃薯:T1、T4最适合成培养基分别为Mayer与Boas,G2、G3最适合成培养基分别为Mayer、Hopkin;T1、T4最适碳源分别为果糖与麦芽糖,G2、G3最适碳源为麦芽糖:T1、T4最适氮源为蛋白胨,G2、G3最适氮源为豆饼粉;但光照对不同菌株影响均不大:四菌株对温度反应相同,最适温度均为25~30℃;T1、T4最适pH为4~5,G2、G3最适pH为7~8:碳氮比值变化对T1、T4影响不大,而G2、G3的生长受到高碳氮比值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0.
池杉林网凋落物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林网凋落量及凋落物干质量损失率的测定,对池杉林网凋落物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池杉林网年凋落量5年生比4年生时,有比较明显的增大;10年生时,凋落量达4708.5kg/hm^2.(2)池杉林网月凋落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凋落过程呈现出双峰的W型变化,一年中出现2个高峰,第1个高峰期出现于冬季的12月和次年1月,其凋落量占年凋落总量的43.9%-45.8%;另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夏季的6-9月,其凋落量占年凋落总量的32.0%-45.8%.(3)池杉林网凋落物年干质量损失率为57.48%,年分解速率为1.0706,理论分解期(残留1%)为4.477年,10年生池杉林网凋落物现存量为7049.1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