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160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190篇
  66篇
综合类   791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456篇
畜牧兽医   257篇
园艺   219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5种石斑鱼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fuscoguttat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和鲑点石斑鱼(E.fario)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进行了研究。从1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好的引物19个,分别用于5种石斑鱼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显示,5种石斑鱼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64.23%,72.61%,60.34%,69.97%,73.94%;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S)分别为0.8238,0.8110,0.8345,0.8277,0.8064;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1762,0.1890,0.1655,0.1723,0.193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189,0.1364,0.1028,0.1439,0.164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Hi)分别为0.1801,0.1992,0.1530,0.2100,0.2434。5个种间的遗传距离(Dxy)在0.3964~0.6085之间。  相似文献   
112.
石鲈科鱼类苗种繁育和良种选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鲈科属鲈形目,中国沿海有4属19种,饶平县主要养殖花尾胡椒鲷、斜带髭鲷、断斑石鲈三个品种。石鲈科鱼类由于体色艳丽,肉质鲜美,价值适中,较易为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3.
两种杂交石斑鱼子一代杂种优势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使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两种杂交子一代(青龙斑和虎龙斑)及其亲本(斜带石斑鱼、棕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共5个群体进行微卫星分析,计算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相似指数和Nei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中,棕点石斑鱼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6.849 3),最小的是鞍带石斑鱼(2.608 6)。6对微卫星引物在这5个群体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66 7、0.751 3、0.441 9、0.664 0、0.542 6。在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中,虎龙斑和青龙斑的最高均为0.940 0,鞍带石斑鱼的最低为0.508 3。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率结果显示,青龙斑和虎龙斑均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亲缘关系较近。杂交子一代群体的等位基因基本来自父母本群体双方,可推断杂交子一代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属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水平明显增强,这是杂种优势得以形成的重要遗传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索四川裂腹鱼的苗种培育技术,于2011年在成功实现四川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后,进行了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在水温12~20℃、流水培育条件下,选用水蚯蚓作为四川裂腹鱼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选用"升索"牌饲料作为鱼苗首次转食的配合饲料。经过近一年的培育,共获得四川裂腹鱼鱼种1.73万尾,个体平均体长达9 cm,体质量达7.5 g,培育成活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115.
匙吻鲟,又称匙吻白鲟,俗称鸭嘴鲟,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卵做成的鱼籽酱是国际上名贵的营养品。匙吻鲟适应性强,食性广,既可摄食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昆虫幼虫、水蚯蚓,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也摄食颗粒饲料,适合于池塘、水库、湖泊等水体养殖,生长快,周期短,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我市集约化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天津及北方地区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湖泊、池塘中普遍存在着来源广、蕴藏量大的高等植物碎屑和腐殖质,水库中的周丛生物和细菌  相似文献   
117.
我们于2006年、2007年进行了细鳞斜颌鲴的止水式孵化方式人繁试验,即利用小型水泥池采取静水充气增氧、预防霉卵、水质调控、隔苗虹吸排水、舀苗出池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孵化方式。同时实施了从鱼苗到鱼种的一次性育种。  相似文献   
118.
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发育及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基础生物学资料,遏制其自然资源迅速下降态势,维护长江鱼类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温10.0~20.4℃的条件下,对人工催产孵化的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并逐日记录其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刚出膜短须裂腹鱼仔鱼全长(9.83±0.88) mm,呈现透明淡黄色,卵黄囊较大,胸鳍较小,仔鱼多侧卧静栖水底,人为刺激下可以向前移动;23日龄仔鱼全长(15.18±0.52) mm,卵黄全部消失,鳔室呈长圆柱形,肠道内充满食物,进入稚鱼期;35日龄稚鱼全长(16.75±0.75)mm,出现二鳔室、腹鳍呈现月牙状,腹鳍褶皱宽大;65日龄稚鱼全长(23.64±0.82) mm,腹鳍褶皱几乎消失,除未见臀鳞外,各鳍均已出现,其生活习性已与成鱼相似。短须裂腹鱼仔稚鱼的生长呈现先急速增加、而后平缓、再快速增加、而后变慢的过程,特定生长率呈现先迅速增加然后指数型下降的趋势。运用Matlab对短须裂腹鱼体长(L_P)与日龄(t)的多项式关系函数(L_P=9.7296+0.55051t-0.0239t~2+5.1283×10~(-4)t~3-3.4419×10~(-6)t~4(R=0.9666,SD=0.6824,P0.001)进行分析,求得22.14日龄和52.35日龄是短须裂腹鱼仔稚鱼生长变化的关键日龄,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卵黄消失(23日龄)和52日龄左右(20 mm左右)稚鱼高死亡率接近。  相似文献   
119.
斜带石斑鱼溶藻弧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病的斜带石斑鱼肝和肾组织分离的两株病原菌,进行纯化培养、人工感染、VITEK-AMS-32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及药敏试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肝和肾细胞变性、坏死,病变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呈变质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0.
斜齿轮相较于直齿轮,承载能力更强,传动更为平稳,是大功率高精度传动系统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之一,常用于高速重载的应用场景。更高的转速与更大的载荷导致了斜齿轮更高的本体温度,而温度是齿轮胶合失效的重要表征参数。以一对斜齿轮为研究对象,通过MATLAB商业软件建立了斜齿轮接触模型,基于赫兹接触理论、传热学理论,计算并研究了斜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应力、摩擦热流密度与不同位置的对流换热条件,提出了斜齿轮稳态温度场的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不同转矩与转速条件下斜齿轮摩擦热流密度,最后将计算结果代入ANSYS Workbench商业软件中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转矩条件下斜齿轮稳态温度场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斜齿轮胶合失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