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94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林业   3339篇
农学   797篇
基础科学   1426篇
  648篇
综合类   12648篇
农作物   2057篇
水产渔业   329篇
畜牧兽医   3492篇
园艺   2450篇
植物保护   181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621篇
  2022年   828篇
  2021年   1021篇
  2020年   757篇
  2019年   1046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1303篇
  2016年   1258篇
  2015年   965篇
  2014年   1866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083篇
  2011年   1823篇
  2010年   1651篇
  2009年   1544篇
  2008年   1684篇
  2007年   1324篇
  2006年   1181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523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991.
《新农村》2014,(3):57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建于1985年,2008年7月批准为浙江省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有在编教师10人,均为"双师型"教师,其中副高级职称4人,是一所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成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在镇党委和市、区教育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992.
把培育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要把培育新农民当作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致富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当前,农民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文化素质不高。据对江西省某市的调查,2004年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6.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4.2%.小学以及小学以下的占9.1%.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5.9%。二是文化生活质量不高。农村各种文化活动很少,  相似文献   
993.
村镇地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需要保护同时也需要发展。关于传统地域文化如何在村镇景观规划建设中得以传承,本文提出了几点设想,希望对村镇景观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994.
学校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是构成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元件。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农村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02-103
在很多特色乡镇,民族文化是旅游的发展动力,通过城镇化的进行,推动特色乡镇的旅游发展。分析了城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兴蒙乡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6.
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不单纯指它的高雅品质,更是一种包含思想在内的文化形式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优劣。从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论述了高校校园文化品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把握好校园文化的定位、努力继承和弘扬高雅文化、注重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功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提升高校校园文化战斗力的努力方向、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7.
哈萨克族是世界上最喜欢牲畜和善于饲养牲畜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一整套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技能,使得自然环境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存在状态。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技能是以自然的适应作为前提条件。其实质造就了游牧文化中的物质生产的特征,进而决定了整个生产、生活方式的某些基本特征。如游牧生产具有游移性、实用性、简约性、稳定性;有适应游牧的家畜;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用品,如适应游牧的衣物、食品、毡房等;在畜牧生产中有四季草地的利用标准;畜群结构的控制;转场中的环保习俗;狩猎中的习俗等。哈萨克族有适应游牧生活的独特的民族手工艺产业。  相似文献   
998.
弘扬茶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嫦妤  黄静  赵超艺  卓敏 《茶叶通讯》2009,36(4):44-45,48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资源最丰富、茶文化最深厚的国家.茶在中国始终扮演着社会交往的最佳礼物和媒介,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茶文化的本质是"和谐文化",它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彼此尊重,加强交流,启发人们感悟身心的统一.大力弘扬茶文化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一笔重要资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99.
对19种矿质元素在黄茶树各器官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元素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具有相似的特点,即均以花蕾、叶和细根的含量较高;性质相近的元素,在分布上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不同器官灰分间各元素的总含量相近;每种无素在器官中的含量表现出一种数量级的顺序;茶树对土壤中的大量元素Ca、K、Na、P、Mg表现为强至极强积累,对微量元素(除对Mn、Sr、Ba为强积累外)为中等至弱积累,对大量元素A1、Fe仅为中等积累  相似文献   
1000.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7,(5):154-155
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山哈”,古称“人”或“畲民”。他们被称为“畲”,是在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有“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句;李商隐《赠田叟》诗曰:“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展现了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殊情趣。“畲”字本指放火烧荒以肥田,休耕轮作养地力的耕作方式。顾炎武称畲民“椎结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概括了畲人生产与生活的特点。汉代以后,由于中原人陆续大量南下,畲人受排挤而长期固守在山林篁竹之中,劳动、生活均极艰辛。他们在雷、蓝、盘、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