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99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491篇
  352篇
综合类   161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758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基于适宜性与发展水平评价的村庄用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科学划分村庄用地类型并提出差异化的整治策略,是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和建设用地减量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兴趣点和社会统计等数据,从自然条件和用地形态2方面构建村庄用地适宜性评价模型,从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生态条件和资源产业4方面构建村庄发展状况评价模型,系统分析村庄用地适宜性与村庄发展状况及其二者的组合状态,进而划分村庄用地类型。结果表明:1)密云区村庄用地适宜性呈现明显的从西南到东北降低的分布趋势;2)村庄发展指数较高的村庄主要分布在西南区域的环密云城区一带,其次是中部围绕密云水库区域,北部区域村庄发展水平较低;3)基于二者的评价结果将全区村庄用地划分为9种组合,进而合并为4种村庄用地类型。该研究可为村庄用地的高效、有序整治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用SahysMod模型研究不同灌排管理情景土壤水盐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北灌区是宁夏土地整治和高标准灌溉绿洲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该区域耕荒地交错分布、土壤盐渍化严重。通过模型分区模拟,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建立完整、配套的灌排系统是解决区域土壤盐渍化的有效措施。该研究以银北灌区典型区域-西大滩为例,综合考虑荒地与耕地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性,以2015—2016年土壤盐分数据进行率定,2017年盐分数据作为验证,利用SahysMod探索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灌排管理下未来10 a内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现有灌排管理下(即灌水量为670 mm,灌溉水电导率为1.05 dS/m,排水沟深1.5 m),荒地土壤盐分在预测初期(2017—2022年)逐年升高,预测后期(2023—2027年)变化平缓;耕地土壤盐分在预测初期变化缓慢,预测后期逐年增加。加大灌水量是解决土壤盐渍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延迟耕地盐分累积到障碍水平的时间;在灌溉水电导率为0.6 dS/m情况下,未来10 a内耕地都不会受到盐害胁迫;现有灌排管理下,在2024年以后作物生长就会受到盐害胁迫,当灌溉水电导率继续增加时,作物生长受到胁迫的时间相应提前。通过土地整治,加深排水沟深度可以延迟土壤盐分达到障碍水平的时间。在整治过程中深为2.2 m的排水沟,可保证未来10 a内耕地盐分小于1.7 dS/m,区域内玉米可正常生长。研究可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灌排管理及土壤盐渍化防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3.
鲁成树  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3-7985
在安徽省大力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尝试研究和探索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不同区域的土地整治模式,不仅可以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也可以为更好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服务。该研究分析了美好乡村建设与土地整治的辩证关系,指出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土地整治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美好乡村建设是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基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土地整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分区,分为皖北、皖中、沿江、皖西、沿江、皖西、皖南5个片区探讨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直将水环境治理作为提升该区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江北区区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河道234条,河道水面总面积524万平方米,全区总河网率为3.86%(如果包括姚江,河网率为6.26%)。该区河道水源除姚江水质为Ⅲ类外,几乎所有的河网水为Ⅳ类、Ⅴ类,甚至是劣Ⅴ类,总体呈现出综合功能弱化、水质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始终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为主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途管制为手段,以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有关政策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国家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手段不断丰富,保护措施愈加严格,保护力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6.
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南方水稻主产区的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等级整体提升,少了四级地,整治后耕地主要为一、二级地;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自然条件改善不明显,对农田基本建设条件改善比较明显。耕地质量不同级别交换系数的估算,为产权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7.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河道,使城市河道变成纳污通道,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为此要积极推动河道综合整治,以解决河道内涝水浸及沿线水景观问题,改善周边水环境。文章以深圳市杨梅坑河道整治工程为例,从堤岸整治工程、设施完善工程和景观环境工程等方面探讨了河道综合整治设计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为了探讨贵州山区生态化土地整治规划与设计,笔者应用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与方法,对榕江县锡利贡米种植基地进行生态化规划及工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属小流域土地整治类型,地形地貌复杂,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类型多样,应通过构建生态源-生态斑块-生态廊道模式进行景观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复垦、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生态化工程设计,实现研究区农田景观功能的优化与提升。贵州山区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尊重乡土景观,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实现区域土地整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9.
空心村整治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在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目标导向下,揭示空心村内典型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是整治工作特别是构建耕层土体的先导环节。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农区的禹城市为例,分析典型空心村在整治时可能涉及的村内道路、晾晒场院、坑塘底泥、林地表土、院落农地、院落实土、土墙墙体等7种土壤的As、Cd、Cr、Cu、Ni、Pb、Zn含量,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程度,为空心村改造中土壤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前述7类参试土壤中,除院落农田的污染指数为0.85(污染等级为Ⅱ,属“较清洁”土壤)外,其余6类的综合污染指数均< 0.7(污染等级为Ⅰ,属“清洁”土壤),可直接用于空心村整治中的耕层土体重构。本研究基于整治利用导向进行了平原农区空心村典型土壤类型划分,揭示了其重金属污染状况,对于科学开展空心村整治、建设更加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0.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