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8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626篇
林业   1807篇
农学   1407篇
基础科学   2322篇
  1158篇
综合类   11396篇
农作物   813篇
水产渔业   1095篇
畜牧兽医   4790篇
园艺   1593篇
植物保护   377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650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614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810篇
  2014年   1710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2113篇
  2011年   2133篇
  2010年   1701篇
  2009年   1591篇
  2008年   1669篇
  2007年   1402篇
  2006年   1369篇
  2005年   1297篇
  2004年   960篇
  2003年   946篇
  2002年   548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甘蔗叶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秸秆焚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充分利用甘蔗叶资源,在大田环境下动态监测甘蔗叶粉碎、焚烧和深埋3种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叶粉碎还田和深埋还田有利于甘蔗叶中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的缓慢释放;甘蔗叶焚烧还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含量5.6~20.9 mg/kg和速效磷含量0.8~4.0 mg/kg,促进土壤中氮磷向有效态转化,焚烧还田初期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12.3~18.3 mg/kg,但焚烧会损失部分甘蔗叶中碳氮元素,也造成环境污染。综合分析认为甘蔗叶粉碎还田是比较省工、方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202接种至玉米,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及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喷施方式对玉米苗均存在促生作用,且这种促生作用与孢子接种浓度密切相关。在叶面喷施处理中,白僵菌仅对玉米地上部分生长指标有促进作用,而对玉米苗的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中1.0×10~4孢子/m L处理组对玉米苗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株高、叶长、叶宽、鲜重指标比蒸馏水对照组分别高出7.47%、15.42%、25.70%和16.85%。在土壤喷施处理中,白僵菌对玉米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1.0×106孢子/m L和1.0×10~8孢子/m L处理组,玉米株高、叶长、根长、生物量指标较蒸馏水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66%和29.59%、30.66%和37.85%、43.08%和33.60%、28.35%和32.55%。从对玉米苗的促生作用来看,用1.0×106孢子/m L的白僵菌悬浮液处理土壤,可以取得最经济、最显著的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993.
以登海618为试材,常规等行距种植方式为对照,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宽窄行种植、行间错位,比较研究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与对照相比,密度为86 625、101 055株/hm~2时叶片后期衰老缓慢,维持较高净光合速率的时间较长,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较多,各器官干物质运转率和对子粒贡献率较高。Richards模型解析表明,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下密度为86 625、101 055株/hm~2时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较早,起始势和最大灌浆速率较高,子粒灌浆活跃期和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均偏低,植株空秆率较低,分别比对照显著增产5.61%、12.29%。密度为101 055株/hm~2时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均比对照偏低,较高的有效收获穗数足以弥补劣势,使子粒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94.
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995.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在平播、65cm垄作、110cm垄作方式下,研究9、13、17、21、25万株/hm~2密度对小豆子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在9万株/hm~2时最高,110和65cm垄作主茎荚数随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处理对小豆百粒重的影响较之对其他性状(分枝数除外)稍小,不同种植方式随密度增加小豆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豆荚和子粒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平播和65cm垄作在17万株/hm~2时小豆产量最高,分别为1 387.67和1 723.53kg/hm~2;110cm垄作条件下,21万株/hm~2时小豆产量最高,为1 901.07kg/hm~2;故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110cm垄作,密度21万株/hm~2为小豆适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96.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农业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发展现代农业,用新型的农业科技进行农业劳作,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保障了粮食的质量安全,这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大大提高,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科技人才众多,但是他们发明的农业科技成果有很多不能合理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上,造成了很大浪费。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以南疆地区密植灰枣为试材,采用生产上常用轻摘心、重摘心、极重摘心等3种枣头枝摘心方法,通过调查、测定枣吊数量、枣吊种类、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以确定一种合理的摘心方法。结果表明:枣头枝重摘心的单株坐果数显著高于轻摘心和极重摘心的单株坐果数,平均每株分别高出22.85、19.60个;重摘心后灰枣果实平均单果质量最大,为8.32g,分别比轻摘心和极重摘心灰枣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高9.5%、9.4%;枣头枝重摘心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为28.74%,分别比轻摘心和极重摘心后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高3.86、4.13个百分点。因此,确定幼龄灰枣密植的夏季枣头枝摘心选择重摘心方式。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对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真空油炸、常压油炸、热风干燥、冷冻干燥4种加工方式对即食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菇片采用23%麦芽糊精溶液浸渍和冷冻预处理对改善真空油炸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质地有重要作用,沸水烫漂30 s预处理有助于改善产品的色泽和口感,但会减小产品体积。与常压油炸、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相比,真空油炸加工时间短,产品品质好,含水量低,保质期长,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即食杏鲍菇脆片加工方式,也是对杏鲍菇进行深加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99.
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刚转色时摘叶,采用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全部摘除、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去叶不去叶柄等3种摘叶方式,以不摘叶为对照,测定果实品质的相关指标,研究不同摘叶方式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处理方式。结果表明:在"火焰无核"葡萄的成熟期采样,3种摘叶方式和对照的果穗质量、果实硬度、枝条成熟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差异。从果实风味来看,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的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均高于其它摘叶方式,且其有机酸含量与其余摘叶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的糖酸比和固酸比最低。从色差指标看,所有摘叶方式色差的L值均比对照低;a值为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小于对照,但无差异;b值为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较对照偏黄程度低。经综合评价,在该试验中,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摘叶方式是一种适合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摘叶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陈丽娜  陈石  龙卫平 《蔬菜》2017,(6):26-28
为了探明家庭盆栽香葱的最佳方式,比较了不同品种、摆放位置和采收方式对香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本地小香葱(对照)和改良日本香葱相比,农友小香葱植株优势明显,更适宜家庭盆栽种植;摆放位置表现为屋顶最佳,朝东阳台次之,朝北阳台最差;剪切采收显著增加分蘖数,分株采收则能保证植株粗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