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31篇
综合类   110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设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生物刺激素(YC)、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B)和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生物刺激素(YCB)4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物刺激素对香蕉园土壤改良和枯萎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YCB处理较B处理显著提高pH、有机质含、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比于YC处理,YCB处理细菌数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167.9%和21.1%,真菌数和尖孢镰刀菌数分别降低21.3%和90.8%;相比于B处理,YCB处理细菌数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31.3%和22.0%,尖孢镰刀菌数降低89.0%。与YC处理和B处理相比,YCB处理显著降低香蕉黄叶率和发病率。YCB处理经济收获率较B处理增加22.1%,可溶性糖显著增加11.1%。相关分析显示,YCB处理通过对土壤pH的调节及土壤有机质提升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而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2.
在陕北黄土丘陵区开展野外撂荒草地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并选取3种典型优势种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优势种的功能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在短期氮、磷添加处理下的响应规律,并探讨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添加总体上促进了达乌里胡枝子和铁杆蒿对磷元素的吸收,并导致叶片氮磷比下降,但芦苇叶片磷含量变化不显著;达乌里胡枝子比叶面积在氮添加后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芦苇和铁杆蒿表现为降低的趋势;氮添加使达乌里胡枝子茎叶比下降,而芦苇和铁杆蒿茎叶比增加。芦苇和铁杆蒿功能性状指标可塑性指数在氮添加下更高,而达乌里胡枝子则在磷添加下更高,且在不同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功能性状可塑性指数均高于芦苇和铁杆蒿。氮、磷添加后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植物功能性状变化的解释率均高于50%;氮、磷添加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比叶面积、茎叶比等性状受土壤全磷、速效磷等指标影响较大;而芦苇和铁杆蒿的功能性状整体上与氮相关的指标相关性更高。以上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种由于自身的遗传特性、环境耐受性不同,故其功...  相似文献   
133.
王军强  刘立超  杨义荣  邱晓庆 《土壤》2015,47(4):932-939
对民勤绿洲区不同撂荒年限农耕地0-60cm土体4个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TOC)、轻组有机碳(LFC)和重组有机碳(HFC)剖面分布以及与土壤主要属性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撂荒区0-60cm土层土壤,TOC、LFC和HFC含量分别介于3.21-5.23g/kg、0.34-1.51 g/kg、2.55-4.30 g/kg之间,相对于常规耕作,撂荒过程中土壤TOC 、LFC和 HFC的下降主要发生在耕层(0-20cm),撂荒50年间,TOC 、LFC和 HFC年均减幅分别为1.94%,5.46%和2.13%;20-60 cm土层土壤TOC和HFC含量总体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撂荒50年TOC和HFC年增幅分别为0.31%和0.88%,LFC持续减少,年均减幅为1.18%。(2)撂荒地HFC对TOC的贡献大于LFC,土壤TOC和HFC分别与粘粒百分比(Clay)和粉粒百分比(Silt)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沙粒百分比(Sand)呈极显著负相关,LFC与Silt、Sand和Clay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LFC分别与土壤pH、EC和SAR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LFC对土壤盐碱化较为敏感。(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TN),总碳氮比(TOC/TN)对土壤TOC 、LFC和 HFC影响较大。(4)随撂荒时间延长,耕层土壤逐步趋于粗质化,粘粉粒含量不足,容重降低,盐碱化提高,不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随土层加深,粘粉粒含量提高,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相似文献   
134.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已进行1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不施肥、施用氮磷钾及氮磷钾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下两种种植制度(一年1熟及一年两熟)和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有机碳、氮(SOC、SON)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年1熟的小麦一休闲种植制度相比,一年两熟小麦一玉米轮作提高了0~10 cm土层SMBC、SMBN、有机碳(TOC)、全氮(TN)和土壤SOC、SON的含量,而对10~20 cm土层上述测定指标影响不大.与不施肥(CK)或单施化肥处理(NPK)下小麦-休闲和小麦-玉米轮作方式相比,撂荒处理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各测定指标的含量.不同培肥措施相比,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10 cm、10~20 cm土层SMBC、SMBN含量;NPK处理0~10 cm土层SMBN含量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SMBN和0~10 cm、10~20 cm土层SMBC含量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不同培肥措施和种植制度对SMBC/TOC和SMBN/TN的比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5.
136.
研究山区耕地细碎化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对保障山区粮食安全、促进山区耕地整治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贵州省剑河县白都村为例,基于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在提取农户耕地地块空间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综合指标测度法对农户耕地地块细碎程度进行刻画,从地块和农户两个层面分别运用Logistic和Tobit模型分析耕地地块细碎化对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探析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其撂荒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农户平均地块面积为0.044 hm2,平均耕地撂荒占比为29.50%;2)从地块层面看,耕地地块细碎化会加剧耕地撂荒,其中地块耕作距离对农户耕地撂荒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块面积对农户耕地撂荒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且地块面积对农户耕地撂荒的作用强度高于地块耕作距离;3)从农户层面看,农户耕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耕地撂荒规模愈大,农户耕地细碎化指数每提升10%,其耕地撂荒比例增加4.22%。研究结果可为推动山区细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7.
138.
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介绍了农村留守人群遇到的困难及土地撂荒现状,分析了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及耕地出现大面积撂荒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9.
陈曦  王改玲  刘焕焕  殷海善  樊文华 《土壤》2021,53(2):375-382
为探究不同撂荒年限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吕梁山自然撂荒1、2、3、5、10、15、20a枣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清耕作业下的枣园土壤为对照(CK),利用干筛和湿筛法测定并分析各样地0~20 cm 土层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撂荒初期,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波动...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跨越式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地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在这一过程中,湖南省丘陵山区的大量适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是,由于这些适龄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使得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趋严重。针对此,本文以湖南省双峰县青山村这一属于丘陵山区地貌的村庄为例,在对其农村土地撂荒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以期能为有效解决湖南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