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57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860篇
畜牧兽医   27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体重和温度对草鱼摄食小浮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浮萍的摄食能力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利用草鱼控制小江回水区浮萍暴发提供依据。草鱼(体重29.7~491.2 g)取自红安县中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渔场,小浮萍种源采自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黄莲坝库湾。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鱼对小浮萍的最大摄食量、最大摄食率与体重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温(25.82±0.57)℃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40.36~478.17 g),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增大,但最大摄食率呈减小的趋势,两者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C_(max)=2.460W~(0.779),FR_(max)=246.0W~(-0.221);水温(16.55~30.50℃)对草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与水温的回归方程分别为C_(max)=0.074T~(2.045),FR_(max)=0.164T~(1.940);建立的预测不同温度和体重条件下草鱼对小浮萍最大摄食率的模型为:FR_(max)=0.410T~(1.940)W~(-0.221)。  相似文献   
92.
为比较鳜短期饥饿与摄食的生理状态,实验以我国鳜主产区广东省的冬季水温为参照,在(13±1)°C的水温条件下,选取体质量为(84.13±0.14) g的鳜90尾,分为饥饿组(饥饿15 d)和摄食组(摄食1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项理化指标。结果显示:(1)摄食组鳜的体质量、肝糖原、全鱼与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饥饿组,摄食组增重7.54%,而饥饿组减重8.39%。(2)摄食组鳜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组,但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各类血细胞数量与血糖水平则无明显差异。(3)摄食组鳜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饥饿组,肠道组织结构发育更好。(4)摄食组鳜肝脏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饥饿组,且饥饿组部分肝细胞有明显的结构损伤,脂滴数量显著少于摄食组。(5)摄食组鳜的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血浆、脾脏、肾脏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饥饿组。(6)摄食组与饥饿组鳜背肌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但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摄食组鳜背肌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饥饿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高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饥饿组。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摄食组增重而饥饿组减重,两种处理增重量差...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原鸡与白鹇的活动节律和种间关系,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糯扎渡保护区安装触发式红外相机共40台,对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进行一年的连续监测。经统计,40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12283个工作日,拍到白鹇独立有效照片93张,统计到白鹇122只/次,雌雄比为1:1.65;拍摄到原鸡独立有效照片43张,雌雄比为1:2.59。日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雉类均为日间活动,其中原鸡的活动时间为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上午7:00~8:00,11:00~13:00和下午14:00~19:00;白鹇的活动时间为6:00~20:00,活动高峰期出现在上午8:00~10:00,下午14:00~15:00和16:00~19:00,原鸡与白鹇都出现3个活动高峰。原鸡在3~5月活动强度较大,白鹇在1~5月份活动强度较大,其余时间活动较少。原鸡和白鹇种间联结性不强,遇见率低。虽然原鸡和白鹇在日活动节律和月活动节律相似,但通过错峰活动以减少直接的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酶解羽毛粉部分替代鱼粉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稚鳖的生长与饲料利用的影响,在中华鳖饲料中分别以0%(对照组)、2%、4%、6%、8% 的酶解羽毛粉替代等量蛋白质的鱼粉,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分别投喂4个养殖缸,每缸10只鳖,正式试验期30 d.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 ~8% ...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掌握大果山楂(Malus doumeri)幼苗生长节律,以9个大果山楂优株幼苗为材料,对其苗高、地径进行观测,评定其幼苗质量,对幼苗生长期进行划分,使用Logistic模型拟合幼苗生长曲线。结果表明,5和8号幼苗苗高、地径较优。Logistic模型对大果山楂苗高和地径的拟合度分别为0.995、0.987;苗高生长拐点为9.84月龄,拐点生长量为65.25 cm;地径生长拐点为7.94月龄,拐点生长量为4.19 mm;拟合效果显著。根据实际调查及拟合结果,将大果山楂苗木苗高和地径生长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为苗高生长前期(10月15日—次年4月15日)、速生期(4月15日—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5日—10月15日)及地径生长前期(10月15日—次年2月15日)、速生期(2月15日—6月15日)和生长后期(6月15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96.
条纹石鮨摄食强度与代谢及能量收支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日摄食率为0.4%、1.5%、4.0%三种水平,分别测定条纹石鱼旨Moronesaxatilis幼鱼的代谢及能量的收支情况。处于饱食(日摄食率4.0%)及维持状态(日摄食率1.5%)下,该鱼代谢率增加的峰值分别于摄食后3h及7h内出现,为静止时代谢水平的2.10倍和2.46倍,SDA(特殊动力作用)持续时间均为21h,SDA总耗能量分别占摄入能的13%和35.8%。条纹石鱼旨在饱食时的转化效率K(湿重)为20.85%。三种摄食水平下条纹石鱼旨的能量收支方程分别为:饱食状态(日摄食率4.0%)时,100C=8.4F+7.8U+13.0SDA+36.9(Rs+Ra)+33.9G;维持状态(日摄食率1.5%)时,100C=7.8F+4.1U+35.8SDA+52.3(Rs+Ra),其中G=0;减重状态(日摄食率0.4%)时,(F+U+R)/(C+P1)=67.3%,其中C+P1=14.4C+85.6P1,F+U+R=1.8F+8.1U+57.4R。  相似文献   
97.
中华绒螯蟹对食物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网箱和差减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对沙蚕、贝肉、针和虾等几种饵料的选择性、摄食量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幼蟹对这几种食物的选择性由强至弱依次为:沙蚕〉贝肉〉虾〉鱼;摄食量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每天在傍晚至20:00时出现了个摄食高峰。讨论了幼蟹的食物选择性与驯食、摄食节律与投喂时间以及摄食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不同光周期下红螯螯虾幼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 L(持续光照)、12 L∶12 D(12 h光照:12 h黑暗)和24 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21∶00和5∶00-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99.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每升200μci的放射性磷-32标记钝顶螺旋藻,观察鱼类及珍珠蚌对这种藻类的摄食动态。试验证明螺旋藻可被鱼类及水生动物摄食、消化,增重比对照组明显,是一种优质的渔用饵料。  相似文献   
100.
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的摄食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期间采集的渔获样品,对东海中北部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食物组成以磷虾类(IRI=1308.55)为主,其次依次为长尾类(IRI=563.09)、鱼类(IRI=170.59)和糠虾类(IRI=31.8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细巧仿对虾、细螯虾、戴氏赤虾、六丝矛尾鰕虎鱼、漂浮小井伊糠虾等。小眼绿鳍鱼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83.25%,最高饱满指数达171.86‰,平均饱满指数18.84‰,这表明小眼绿鳍鱼具有较强的摄食强度。同时单因素方差检验表明,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无显著的季节变化,而有显著的体长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