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41篇
  98篇
综合类   1732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1733篇
园艺   429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目前的养鸡生产中,进行油苗的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当前饲养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产蛋期注射油苗已经成为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养殖户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油苗使用方法,在注苗以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在产蛋期如何正确注射油苗,必须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现就在产蛋期注射油苗的几大注意事项分述如下:1.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浅层胸肌进行注射。不提倡在腿肌注射,特别是细菌苗的注射:许多养鸡户在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时,直接握住鸡头,注射器与颈部呈90°角…  相似文献   
82.
利用土壤筛选紫花苜蓿高效共生根瘤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西北地区土壤试管栽培法对12株不同地区来源的根瘤茵和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品系)进行接种效果的研究,旨在使筛选结果尽量接近实际生产环境,筛选出符合实际效果的高效共生菌株。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根瘤菌之间表现出共生效果的多样性。绝大多数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在总瘤数、有效瘤数、地上部干质量方面与不接种的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7%~240%,10%~367%,7%~150%。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关系,且受土壤因子尤其是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初步筛选出的与2个紫花苜蓿品种(品系)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分别是:中苜一号的73317,01006,01055;金皇后的83092,01006,01055。  相似文献   
83.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共感染肉鸡,研究这2种病毒对鸡的致瘤作用,结果表明肉鸡共感染MDV和REV后13d即可发生死亡.接种后100d死亡率达84%。死亡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可以形成2种外观明显不同的散在的大肿瘤结节和弥漫性的小肿瘤结节。取发病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腺胃等组织样品做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发现这些脏器均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增生。对这些连续切片分别用MDV和RE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荧光试验,则同1份样品存在可以与REV和MDV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的肿瘤细胞团,结果表明REV和MDV可以在感染鸡的体内分别诱发形成肿瘤。在接种后14、21、28和42d随机采集3只鸡的全血分离MDV和REV,均可以同时分离到MDV和REV。表明REV和MDV的共感染延长了病毒血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85.
以连农923菜豆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外植体取材部位对胚培养的效果,并探索不同激素配比及接种方法对连农923菜豆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菜豆胚培养过程中,完整胚芽、胚根接种法最适合胚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接种方式为胚芽、胚根切段接种法,最佳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2 mg/L 2,4-D,pH值5.8。  相似文献   
86.
一、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免疫失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1)疫苗接种动物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2)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3)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讨不同接种途径和日龄对SPF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后感染模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经11日龄鸡胚尿囊腔、1日龄口服、点眼滴鼻、腿部肌肉注射、颈部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7日龄腹腔注射途径接种了ALV-J CHN06株,于不同时间点(第1、2、4、6周),分别对各试验组的病毒血症、抗体及排毒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显示,11日龄鸡胚尿囊腔组100%(15/15)感染模式为V+S+。1日龄口服组和点眼滴鼻组感染模式以V-S-为主。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组、腿部肌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在第4、6周的感染模式均以V+S+为主。7日龄腹腔注射组在试验期内仅呈现一过性病毒血症,而且7日龄感染组在第6周的抗体阳性率比1日龄感染组高,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胚胎感染易导致持续性病毒血症,注射途径比非注射途径更易诱导病毒血症和排毒。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病毒血症持续时间缩短,排毒时间推后,抗体生成水平升高;防止ALV-J早期感染有利于ALV-J的防控和净化。  相似文献   
88.
<正>当前部分猪场在接种疫苗的情况下,温和型猪瘟、猪副嗜血杆菌、附红细胞体、伪狂犬仍时有发生和流行,笔者认为造成免疫失败和其他疫病发生的很大原因是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是由于动物的免疫组织、器官和免疫细胞受到损伤,导致机体临时性或永久性免疫应答功能障碍,从而使得疫苗接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预防和控制猪传染病的难度增大。1免疫抑制疫病及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89.
《新疆农垦科技》2011,(6):66-66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网络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卷》中报告说,这种可用作疫苗载体的寄生虫名为“泰氏锥虫”。它是一种无害寄生虫.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造.使它携带具有疫苗效果的物质并能够在牛体内释放,由于它可以在牛的血液内长期繁衍.这种“寄生虫疫苗”具有长期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0.
《中国蔬菜》2011,1(23):36-38
汴早9号选育单位: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特征特性:秋季早熟大白菜品种,生长期63d(天)。株高35cm,开展度54cm,外叶绿,叶球叠抱,倒卵圆形,单球质量1.6kg,叶球高22cm,宽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