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238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41篇
  98篇
综合类   1732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1733篇
园艺   429篇
植物保护   1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99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将辣椒实生苗品种Piquillo置于含有有机生长培养基COAH(含有水杨酸、可溶性铵盐和来自Ascophyllum nodosum的海藻提取物)的改良培养基中以及未含有COAH的未改良生长培养基中栽培3个月,并设置用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dahliae)接种和不接种的两种处理。分别在接种后0、7、21、28和33天测定了幼苗生长参数、叶片相对水分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片抗性以及茎秆的全部酚含量;在接种后0、21和33天测量了茎秆中的水杨酸,并在33天分析了叶片的营养含量。  相似文献   
62.
接种是食用菌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如果接种技术不过关,即会造成杂菌污染,成活率低而前功尽弃,更谈不上栽培了。无论是菌种分离、传代还是扩繁,都要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具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3.
64.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多指标综合平衡法,以菌球的干重、密度、直径为检验指标,研究了温度、装量、接种量、转速不同组合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各项指标的影响。经过试验分析,从中筛选出最适合杏鲍菇液体菌种生长的四因素最佳组合为温度30℃、装量100mL、接种量15%、转速210r/min。  相似文献   
65.
林晖虹  林奋勇 《食用菌》2005,27(3):27-27
在小规模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笔者利用中高温型微生物接种大堆棉子壳发酵,经72h发酵后,开放式接种平菇。试验表明,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污染竞争性杂菌,而且能获得丰产。本试验对平菇大规模生产中培养料灭菌和无菌接种这两个关键环节,做了有益的探索,简化了栽培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6.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播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型的冬孢子悬浮液,采用土壤表面喷洒冬孢子悬浮液的方法进行接种,接种密度为每cm20、0.88、8.84、88.45、884.49、8844.89、88449个孢子。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每cm20.88个孢子时即可产生0.21%的穗发病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表明,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规律符合侵染概率理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单个孢子的侵染概率为0.0002。  相似文献   
67.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大白菜的苗龄、接种方法、接种体浓度对接种软腐病菌的影响。采用L9(3^4)有重复正交设计试验得出大白菜软腐病苗期接种鉴定的适宜条件是:苗龄6~8片真叶;接种方法为横切、纵切各4mm(毫米);接种体浓度为10^7个/ml。利用该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44份大白菜资源进行苗期抗病筛选,得出抗病材料1份,中抗材料12份。  相似文献   
68.
崔勇 《食用菌》2003,25(1):39-39
传统的接种箱 ,密封性不太好 ,即使看起来绝对严密的接种箱。当接种人员的胳膊 ,伸入接种箱时 ,箱内占胳膊体积的空气就会出来。反之 ,胳膊从接种箱抽出时 ,外界的不洁空气就会进入接种箱。接种人员在接种过程中 ,胳膊时伸一点 ,时缩一点 ,就使接种箱与外界空气时进时出 ,笔者认为这是菌种染杂和造成隐性染杂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鉴于此 ,笔者把接种箱做了一个小改进 ,现介绍于下。在接种箱上套一密封的塑料袋 (袋上留一放气孔 ,接种消毒时扎紧 )使其与接种箱上放气孔相通。塑料袋的体积 ,以占接种箱的 1/10为宜 (过大消毒不彻底 )。塑料袋套…  相似文献   
69.
肖波  韩如刚  韦会平 《食用菌》2003,25(3):19-19
目前,在蜜环菌母种制作过程中,不管是菌种制作厂家还是天麻种植者,大多采用传统的PDA、PDA加富、PDA+黄豆粉等培养基,这些相当经典的琼脂培养基,在食用菌生产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对于蜜环菌来说,传统的培养基却有许多不足之处:①常规培养基不能为蜜环菌提供充分的营养来源(笔者的试验发现只有在营养相当丰富的培养基上,蜜环  相似文献   
70.
颜振兰 《食用菌》2003,25(3):24-24
近几年杏鲍菇在福建闽北地区迅速发展,栽培规模达2,000多万袋,但都是以杂木屑为主料,原材料资源紧缺。为了缓解菌林矛盾,笔者于2000年开始利用谷壳为主料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供试配方 谷壳35%,棉子壳40%,麸皮15%,玉米粉5%,黄豆粉2%,碳酸钙1.5%,糖1%,石灰粉0.5%。2 拌料装袋 谷壳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因谷壳不易吸水,应先用粉碎机粉碎备用。棉子壳、麸皮、石灰粉、浓缩补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