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7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742篇
林业   662篇
农学   546篇
基础科学   1656篇
  882篇
综合类   3769篇
农作物   280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632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218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36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509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采用中性蛋白酶水解泥鳅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用木瓜白酶对泥鳅蛋白抗氧化肽进行Plastein反应修饰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外源氨基酸种类、pH值、时间、E/S、温度和外源氨基酸的添加量对泥鳅蛋白抗氧化肽Plastein反应修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泥鳅蛋白抗氧化肽Plastein反应修饰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泥鳅蛋白抗氧化肽Plastein反应修饰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40%、组氨酸添加量为0.5 mmol·g-1、E/S为1 782.49 U·g-1 、pH值9.0、温度35 ℃、时间3 h,此条件下制备的Plastein反应修饰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是修饰前的1.99倍,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7.98±0.08)%。  相似文献   
96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柳叶蜡梅黄酮类成分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滤纸片法对优化提取的柳叶蜡梅黄酮成分进行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酮含量的因素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 ℃,料液比1:15,乙醇浓度79.0%,提取时间1.7 h;柳叶蜡梅中黄酮类成分为芦丁0.861 mg·g-1,槲皮素0.504 mg·g-1,山奈酚0.492 mg·g-1,总提取量为1.857 mg·g-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50%。优化提取的总黄酮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21、11.18 mm。可见,响应面优化柳叶蜡梅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可行,提取的总黄酮具较好的抑菌效果,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63.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仿真分析4LL–1.5Y型联合收割机割台,得到割台机架前6阶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结果表明,割台在受振动时易产生变形的部位是割台机架的两侧壁和割台机架进口处的底板。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和Co Co–80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分别测得割台机架关键部位的加速度信号,对比非田间作业试验发动机空转、整机运转(不行走)分别在怠速(700 r/min)、中速(1 200 r/min)、高速(1 800 r/min)和田间作业不同工况下各方向的加速度,各测点水平方向加速度是其他2方向的2~4倍,表明割台的振动主要以水平方向振动为主,其中倾斜输送器受振动比较严重,加速度最大值高达97.28 m/s2。对比有限元分析与振动试验结果发现,对割台振动影响较大的激励频率(20、22 Hz)几乎都出现在割台机架的模态频率(18.679 Hz)附近。  相似文献   
964.
针对益生菌株长双歧杆菌L-DT(Bifidobacterium longumssp.longumL-DT)产品线单一,菌株应用需多元化的问题,采用高密度培养技术,利用食品级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液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适合L-DT生长的培养基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葡萄糖1.5%、乳糖2.4%、酵母浸粉2.26%、酵母蛋白胨2%、低聚异麦芽糖1.5%、西红柿汁3%;培养条件为,菌液接种量4.46%、初始pH6、温度37℃。培养得到的菌液OD600为1.113,与模型预测值1.104无显著性差异,L-DT活菌值达1.5×109 CFU/mL。在7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培养验证,L-DT活菌数最高可达5×109 CFU/mL,是试管培养的3.33倍。  相似文献   
965.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云南文山州丘北辣椒主栽品种ZSZ75-1、ZSZ49-1-1、12WS-18-1、12ZH01和ZS130叶片在大田增补UVB辐射下主要UV-B吸收和渗透调节物质(总类黄酮、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总花色苷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并用隶属函数法评价了各品种叶片的综合UV-B吸收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在增补UV-B辐射下,5个辣椒品种叶片总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均为ZSZ75-1>ZSZ49-1-1>12WS-18-1>ZS130>12ZH01,可溶性糖含量为12ZH01>ZSZ75-1>ZSZ49-1-1>ZS130>12WS-18-1,游离脯氨酸含量为12WS-18-1>ZS130>12ZH01>ZSZ75-1>ZSZ49-1-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2ZH01>12WS-18-1>ZSZ49-1-1>ZSZ75-1>ZS130,综合UV-B吸收能力为ZSZ75-1>ZSZ49-1-1>12WS-18-1>12ZH01>ZS130,综合渗透调节能力为ZSZ75-1>12ZH01>ZSZ49-1-1>12WS-18-1>ZS130;此外,5个品种叶片总花色苷含量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总类黄酮含量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且不同品种叶片UV-B吸收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程度不一致。因此,在增补UV-B辐射下,文山州丘北辣椒品种器官的紫化程度与其叶片的综合UV-B吸收能力成正相关,但与叶片的综合渗透调节能力无明显关联性。本研究可为文山州丘北辣椒品种耐强UV-B能力的评价和耐UV-B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6.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优化重瓣榆叶梅花朵中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了重瓣榆叶梅花朵生长过程中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多糖的主要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和方差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超声波功率120 W,液料比为60mL/g,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测得处于花开初期的重瓣榆叶梅花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提取率可达到2.809%。说明花开初期时的重瓣榆叶梅花利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67.
为了在焉耆盆地应用WASSI模型,须在焉耆盆地划定水文响应单元。通过ARCGIS软件引用适度指数法划定子流域后,增加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阈值,对比分析后叠加了合理阈值,通过土地利用图划定出水文响应单元。结果表明,采用土地利用分类阈值为18%时划定水文响应单元为佳,此时水文响应单元数划定为11个。在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定中主要影响因素是子流域划分以及土地分类利用图阈值,采用合理土地利用分类阈值所得的水文响应单元应同时具有利于计算和阈值适中两大优点。  相似文献   
968.
为优化泥鳅多糖的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样品先在100 W的超声波仪中超声20min,然后在酶法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中性蛋白酶添加量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泥鳅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酶解作用温度50℃、酶解作用时间6h、中性蛋白酶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5.37%。  相似文献   
969.
为探索微波辅助提取吴茱萸多糖工艺的可行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利用软件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获得二次线性回归方程式(整体模型P0.01)。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图,确定微波提取吴茱萸多糖的优化工艺条件修正为: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为100S、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为1∶100,吴茱萸多糖实际提取率为21.01%(预测值为21.9%,传统水提仅为12.3%),验证实验表明,所得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超声波提取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的最优工艺,为进一步开发发芽糙米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γ-氨基丁酸提取量为指标,在超声波辅助提取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3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提取量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提取量均随着磺基水杨酸体积分数、浸提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超声波提取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15min、超声功率245W、超声温度51℃,在该条件下γ-氨基丁酸提取量为(0.765±0.02)mg/g,较单因素试验中γ-氨基丁酸最高提取量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得到了超声波提取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的最佳工艺,且实际提取量与理论提取量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