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65篇 |
免费 | 278篇 |
国内免费 | 1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51篇 |
农学 | 277篇 |
基础科学 | 79篇 |
200篇 | |
综合类 | 1980篇 |
农作物 | 534篇 |
水产渔业 | 95篇 |
畜牧兽医 | 583篇 |
园艺 | 351篇 |
植物保护 | 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35篇 |
2023年 | 224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75篇 |
2020年 | 232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116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68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26篇 |
2012年 | 265篇 |
2011年 | 266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55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烤烟国标42级之外的烟叶称级外烟,此部分烟叶常由病虫害、物理伤害、调制不当、烟叶过熟等原因造成。对云南昆明晋宁县二街乡集中式烤房中的两烤房2005年烤季的烟叶中的级外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级外烟占42级烤烟总重量的8.52%;在前3炕中产生的级外烟叶片数占级外烟叶片总数的74.4%;级外烟物理特征表现为单叶重低(6.87g/片,正常8.27g/片)、含梗率高(35.18%,正常29.38%);化学特征表现为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7.55%,正常16.40%);级外烟相对挥发性成分总量比级内烟混合样品低35.62%;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级外烟香气质量差、杂气重,但燃烧性好,刺激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2.
113.
[目的]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烤烟香气成分及评吸品质的影响,探索出合理的氮钾配比,为提高卷烟工业可用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K326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低氮(45 kg/ha)、中氮(90 kg/ha)和高氮(135 kg/ha)3个氮水平与低钾(180 kg/ha)、中钾(270 kg/ha)和高钾(360 kg/ha)3个钾水平,共9个处理组合.[结果]中氮高钾处理有利于烤烟中性香气物质的形成;低钾高氮处理有利于酸性香气物质的形成;高氮高钾处理能促进饱和脂肪酸的形成,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形成;中氮中钾和中氮高钾处理的评吸总分最高,低氮低钾和低氮中钾处理的总分最低.[结论]综合烟叶产量、评吸品质、香气成分含量、常规化学成分等评测参数,中氮高钾处理最优,低氮低钾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114.
115.
为更好地分析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组成特征,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探讨萃取头涂层、茶水冲泡比例、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VB/CAR/PDMS(50/30 μm)更适合萃取茯砖茶的挥发性成分;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最优萃取方法为:茶水比1∶0、萃取时间70 min、萃取温度80 ℃。在此试验条件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从试验用的茯砖茶中检测到7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碳氢类20种,醛类16种,酮类13种,醇类12种,甲氧基酚类9种,酯类4种,酚类1种。本研究明确了陕西代表性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方法,为全面解析茯砖的香气品质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6.
测试了啤酒废酵母酶解液7种挥发性成分(3-甲基-1-丁醇、苯甲醛、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辛酸乙酯、苯乙腈和苯乙醇)及其混合物对不同发育期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显示,乙酸辛酯、乙酸苯乙酯和辛酸乙酯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显著;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得到200μL·m L-1乙酸辛酯、200μL·m L-1乙酸苯乙酯和100μL·m L-1辛酸乙酯的混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好,引诱率达到88.6%. 相似文献
117.
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果实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黑1与黑6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果实香气、糖、酸成分。结果表明,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含11类9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5类共22种,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桃金娘烯醇酯、2–戊酮、甲基壬基甲酮、乙醇、2–庚醇、1–己醇、(E)–2–己烯–1–醇、己醛、(E)–2–己烯醛、4–甲氧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是主要的香气物质,与东方草莓黑10(4x)、东北草莓吉12(2x)相比,3–甲基丁酸乙酯为自然五倍体试材所特有,而4–甲氧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2–戊酮、2–庚醇、1–己醇、(E)–2–己烯–1–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主要糖成分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最少,山梨醇在两份野生资源中差异较大;苹果酸为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主要酸成分,其含量占总酸含量的86%以上。 相似文献
118.
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是构成桑椹酒的主体气味因子。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桑椹利口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共检测出39个特征峰,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9.3%。其中,质量分数排在前7位的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81%)、二十五烷(12.66%)、二十一烷(12.3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77%)、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硫酚(7.26%)、十八炔酸甲酯(5.01%)和十五碳酸(4.65%)。桑椹利口酒挥发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形成了酒香的主体气味:呈优雅浓郁果香,且甜中带有淡淡酸果味。 相似文献
119.
薄荷和留兰香香气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留兰香(M.Spicata)两种唇形科薄荷属植物的香气成分,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两种植物释放的香气后,利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量色谱联用技术(ATD-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薄荷香气中鉴定出44种成分,远高于留兰香的26种。这些物质分别属于萜烯、醛、酮、脂肪烃、酯、醇、苯形烃,及其他类物质。且留兰香香气释放量则显著高于薄荷,约为薄荷的1.6倍。在两种植物的香气中,萜烯类化合物数量和释放量均为最高,是香气的主要组成种类。d-柠檬烯和2-乙基-1-己醇在薄荷和留兰香中均表现出较高的释放量,可初步推断它们是薄荷、留兰香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0.
《贵州农业科学》2024,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