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745篇
林业   568篇
农学   532篇
基础科学   230篇
  667篇
综合类   4154篇
农作物   428篇
水产渔业   324篇
畜牧兽医   1397篇
园艺   444篇
植物保护   21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61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467篇
  2013年   521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823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修复柴油污染场地示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气相抽提(SV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类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的原位修复技术,在广东某柴油污染场地开展SVE技术修复示范工程,探讨SVE技术对此类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3个多月的修复,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最高去除率达64.88%,在试验进行50d后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物基本被去除,中低浓度污染物仍然存在,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与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相关。为缩短修复时间、降低成本,应将SVE与生物通风技术相结合,并采用相应的强化措施(如添加菌剂和营养物质等),以期获得更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2.
基于低场核磁和差示量热扫描的面条面团水分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差示量热扫描(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种技术,测定不同真空度(0、0.06、0.09 MPa)和搅拌时间(4、8、12 min)下面团中水分的形态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2种技术测定水分形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态存在。不同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的水分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粉(济麦20)制作面团的水分自由度较低。真空和面(0.06 MPa)可以促进水分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面团中水分子流动性,促进水分结构化;而非真空或过高真空度均会导致面团中水分自由度增加。济麦20、济麦22小麦粉和面时间为8 min时,面团水分流动性较低;而宁春4号小麦粉面团在4 min时,水分自由度较低;继续搅拌,深层结合水减少、弱结合水增多。LF-NMR和DSC测得面团水分状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LF-NMR测得的弱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DSC测得的可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695),且深层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非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564)。研究结果为认识制面过程中水分的作用,优化和面工艺和调整产品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污染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佳  涂书新 《核农学报》2010,24(6):1320-1327
根系分泌作用是植物实现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研究根系分泌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是明确植物环境适应性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响应特点,分析了根系分泌物应对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胁迫的机制,对污染胁迫下根系分泌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并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4.
烫漂时间对香椿嫩芽颜色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香椿嫩芽烫漂过程中颜色热降解规律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光电反射光度法对香椿嫩芽叶绿素含量和色差进行测定,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烫漂时间下香椿嫩芽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对各种处理后的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嫩芽叶绿素降解和绿色损失均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且叶绿素的减少与绿色损失相关性较好,呈极显著水平。烫漂后香椿嫩芽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多,含硫类等呈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烯类等呈柔和气味增加,提升了香椿的香味品质。综合颜色及挥发性成分随烫漂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烫漂时间为30s。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第2和第3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8.742%,能够较好的代表原始数据所反应的信息。第1主成分包含噻吩类、烯类、醇类和醛类,贡献率大小为噻吩类烯类醇类醛类;第2主成分包含酮类和其它类,贡献率大小为酮类其它类;第3主成分为烃类。本研究结果为香椿嫩芽精深加工过程中颜色和风味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方法对湖南省10种籼稻谷挥发性成分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分离籼稻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对10种籼稻的GC-MS图谱分析,共确定了12个色谱峰为这10个品种籼稻挥发性成分的特征指纹峰,建立了籼稻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并对该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10种籼稻相似度很高。建立的籼稻GC-MS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评价相关籼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稻谷挥发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水电站监控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简要阐述了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功能及配置;监控系统中的供电电源、PLC等重要设备在设计及选用时应着重注意的事项,对目前水电站监控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对提高监控系统安全可靠性和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7.
我国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污水剩余污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包袱,厌氧发酵减量化是目前常用的处理途径。厌氧发酵获得能源被看成未来非常有前途的领域,但目前存在效率低和仍然存留大量残渣问题。本文对国内厌氧发酵处理城市污水剩余污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1.控制发酵条件和工艺提高发酵产能效率;2.对剩余污泥作前期预处理(主要有酸、碱处理,热处理,超声波处理等),促进污泥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利用;3.发酵后剩余残渣用于农田施肥的效应;4.发酵后剩余残渣用于建材(砖或陶瓷)生产原料等。  相似文献   
138.
发展生物质产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球上能量的终极来源,除形成之初集聚的核能与地热外,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地球形成后持续来自太阳的辐射。绿色植物出现前,辐射能尽散失于大气,唯绿色植物可利用日光能将它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下来。绿色植物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能转换器和能源之源。碳水化合物是光能储藏库,生物质是光能循环转化的载体,连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是地质时代的绿色植物在地质作用影响下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9.
为了解冰温贮藏对不同产地玉露香梨挥发性有机物影响的差异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对山西省3个产地(隰县、原平、清徐)玉露香梨贮藏前后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贮后果实风味品质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通过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出玉露香梨采后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有酯类、醛类、醇类、酮类、酸类、呋喃类及其他未定性物质;其中酯类、醛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比达38.31%~39.10%。3个产地玉露香梨采后特征风味物质分别为:隰县玉露香梨为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丙酯、(E)-2-己烯醛、2-甲基丙醛、壬醛等,原平玉露香梨为丙酸己酯、乙酸戊酯、丁酸己酯、己醛、3-戊酮、正己醇等,清徐玉露香梨为2-甲基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乙醇、3-戊酮和异丁酸等。冰温贮藏后,3个产区玉露香梨果实的酯类物质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增加。其中隰县玉露香梨醛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清徐玉露香梨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根据风味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可将贮藏前后及3个产地玉露香梨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40.
近年来采用其它家畜上的程序来进行水牛体外胚胎生产(in vitro production,IVP)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牛胚胎体外生产已获得了较高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但囊胚发育率和体外胚的移植成功率仍较低,水牛IVP胚胎体外生产效率比黄牛低得多。在IVP技术应用于水牛生产育种之前,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本文对水牛胚胎体外生产的不同技术,包括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成熟和受精以及胚胎体外培养卵裂发育至囊胚等进行综述。文章还讨论了胚胎体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