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0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11篇 | |
综合类 | 72篇 |
农作物 | 11篇 |
水产渔业 | 4篇 |
畜牧兽医 | 25篇 |
园艺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牡蛎蛋白饮料色泽形成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温度(4、20和37 ℃)条件下不同pH值(pH 4.9组和pH 6.7组)的牡蛎蛋白饮料在杀菌及贮藏期间褐变指数、游离氨基酸、总糖和还原糖浓度以及pH值的变化,初步探讨饮料中色泽形成的机理,为牡蛎蛋白饮料加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两组饮料的褐变指数在杀菌及贮藏过程中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pH 6.7组的褐变指数总体明显高于pH 4.9组,另外褐变指数总体与贮藏温度呈正相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饮料在贮藏过程中成分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但是pH 6.7组各成分变化的幅度较pH 4.9组大。其中,天门冬氨酸等部分氨基酸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以及还原糖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以上结果可以推测,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等氨基酸以及还原糖是牡蛎饮料非酶褐变反应的主要因子,温度和pH是牡蛎饮料发生褐变反应的重要条件,高温和高pH值可以促进牡蛎饮料褐变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24.
为探讨以甘露糖为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对小清蛋白免疫活性的影响,通过将鲢重组小清蛋白(r PV)和甘露糖混合物在干热条件下(100°C)反应100 min制得糖化的r PV(Mr PV),采用Tricine-SDS-PAGE和斑点杂交(Dot-blotting)分析糖化前后r PV的聚合特性、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的变化;采用圆二色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糖化对r PV的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r PV糖化后形成大分子量的片状聚集体;甘露糖糖化修饰的r PV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均显著下降;美拉德反应导致r PV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而β-折叠的含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以甘露糖为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可有效降低r PV的免疫活性及消化稳定性,这可能与糖化后r PV聚集体的形成及二级结构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超高压力均质牛奶中的热损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热指标研究对超高压均质牛奶(UH-PH)处理样品的热损害评价。经过200和300 MPa的高压(入口处的温度为30和40℃)处理的牛奶与高温巴氏奶(PA;90℃,15 s)和商业UHT灭菌奶、瓶装消毒奶忽然巴氏奶进行比较。主要通过在340 nm的吸光值和变性β-乳球蛋白区分PA牛奶和UHPH样品。所有参数显示,UH-PH样品中的减少的热效应超过了PA牛奶。UHPH样品与UHT灭菌乳以及消毒奶相比显示,经过剧烈热加工后所有的热指标都有所增加。最后,尽管在UHPH处理过程中温度升高,但是热损害比PA牛奶的低,这说明有可能用这种技术取代巴氏杀菌。 相似文献
27.
植物种子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各种理化反应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国外几个研究小组近10年的研究证实,种子细胞质以玻璃态存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种子衰老密切相关,而玻璃化温度又与种子中的糖、蛋白等物质有关。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种子中存在被称为美拉德反应和阿马多瑞反应的非酶促反应,这些反应可以在种子水分含量极低的条件下发生,其产物在种胚内的积累成为种子衰老的原因,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修饰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种子中糖代谢等途径进而引起种子衰老。 相似文献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