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37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886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01.
鱼类生活在水环境中,随时面临着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特别是在集约化养殖的模式下,养殖密度不断增加,鱼类免疫力下降,常暴发各种疾病。其中病毒性疾病由于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复杂多变、传染性强、传播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无特效药等特点,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1]。  相似文献   
202.
203.
6种中药成分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连翘苷等6种中药成分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为抗TGEV的药物筛选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观察法相结合,测定连翘苷、连翘苷元、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酚、丹皮酚6种中药成分不同浓度下对猪睾丸细胞(ST)的毒性作用,通过观察细胞CPE情况,确定药物对细胞作用的最大安全浓度;同时测定病毒的TCID50,用细胞维持液配成100·TCID50病毒悬液备用;将6种药物在最大安全浓度范围内连续2倍倍比稀释后,分别采用先感染病毒后加药、先加药后感染病毒、药与病毒混合后感染细胞3种不同作用方式进行体外增殖抑制试验,各试验组均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通过酶标仪测得630 nm处OD值,计算出不同作用方式下中药成分分别对TGEV的抑制率,筛选出抗TGEV活性较好的中药成分,并分别记录抗病毒效果最佳时药物的浓度;6n>种中药成分与病毒作用后,测定TGEVRT-PCR鉴定各个药物单体对病毒RNA合成的抑制情况,进一步明确各中药成分对TGEV的抑制作用。【结果】连翘苷、连翘苷元、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酚、丹皮酚的最大安全浓度分别为320、200、80、125、100、200 μmol·L-1;抗病毒效果最佳时药物的浓度分别为:160、100、20、62.5、25、100 μmol·L-1。根据Karber法计算出初始TGEV的TCID50为10-6.25/0.1 mL;6种中药成分对TGEV在ST细胞上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咖啡酸浓度为62.5 μmol·L-1时与100·TCID50病毒混合作用后的病毒增殖抑制效果最好,相互作用72 h时,细胞形态依然能够保持圆滑、无固缩、完整,且细胞间轮廓清晰,仅有少量细胞脱落、死亡;此时测上清病毒的TCID50为10-3.75/0.1 mL,结果显示咖啡酸组病毒含量比病毒对照组10-6.45/0.1 mL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酶标仪测得630 nm处OD值计算出抑制率能够达到84.4%,咖啡酸直接灭活病毒作用极其显著。其次是连翘苷、连翘苷元、绿原酸、丹皮酚及丁香酚,其病毒滴度分别为:10-4.75、10-5.55、10-5.55、10-5.65、10-5.75/0.1 mL,但是这几种中药成分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不够显著,抑制率大多在50%以下。另外,各中药成分对TGEV在ST细胞上的增殖抑制作用均为对TGEV的直接灭活作用最好,其次为对TGEV吸附阻断作用,最后为对TGEV的复制阻断作用。RT-PCR鉴定中药成分对病毒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咖啡酸组条带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较暗,病毒效价较低,对病毒抑制作用效果显著;其次是连翘苷、连翘苷元、绿原酸、丹皮酚及丁香酚。【结论】6种中药成分在ST细胞上对TGEV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咖啡酸直接灭活病毒作用最显著,有望被开发成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04.
为研究大黄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所引起的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测定大黄溶液在Vero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建立体外病毒感染Vero细胞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大黄对病毒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体外病毒感染模型和大黄的抗病毒试验方法;大黄在Vero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为3.28 mg/mL;形态学观察法和MTT法均显示大黄不仅能阻断病毒吸附Vero细胞,抑制病毒的合成复制,还可直接灭活病毒。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抗PEDV的作用,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5.
用添加CpG寡聚核苷酸(CpG ODN)和表面展示VP28的解脂耶罗维亚酵母(VP28-yl)的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进行田间中试实验.投喂30 d后进行WSSV感染实验,评估其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保护作用.投喂实验结束后,CpG ODN投喂组对虾的相对增重率达到(65.8±7.8)% (P<0.05),这暗示CpG ODN可能具有促生长作用.WSSV攻毒后,CpG ODN和VP28-yl投喂组对虾中WSSV拷贝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可达到 26.7%和 36.7%.在投喂结束和WSSV刺激后,CpG ODN组对虾中的呼吸爆发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在VP28-yl投喂组,WSSV引起的细胞凋亡则显著受到抑制(P<0.05).此外,WSSV刺激后,STAT基因在CpG ODN组和VP28-yl组对虾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分别在第5天和第3天达到最大值,而对照组中则显著下调.研究结果表明,CpG ODN和VP28-yl增强了凡纳滨对虾抗病毒免疫力,对养殖对虾病毒性疫病的防控具有显著作用,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在饵料中,具有在养殖生产中推广使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6.
<正>阿泰灵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研究团队,针对植物病毒病发生特点及植物抗性机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成的新型病毒病生物农药。国家专利创制产品,世界上第一个抗病毒蛋白质农药!通过诱导植物抗病机制,提高免疫力,高效防治病毒病,绿色环保,高增产!  相似文献   
207.
蔬菜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84年报道获得第一例完整转基因植株以来[1],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植物的转基因研究发展很快,特别是蔬菜的转基因研究,为蔬菜的育种、病虫害防治及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8.
RNA干扰及其抗口蹄疫病毒复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RNA降解作用。已经证明,在植物和昆虫细胞中RNAi是其主要的抗病毒机制,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发现哺乳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能自发诱导有效的抗病毒RNAi反应。为此,通过人工方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建立有效的抗病毒RNAi便成了国内外学者孜孜探索的重要抗病毒策略之一。目前,RNAi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仍然有待更加深入地研究与阐明,但它作为一种反向遗传学手段已经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不仅在抗多种哺乳动物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而且已作为一种治疗策略运用于人类抵抗重大遗传性和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当中。笔者对RNAi的分子机制,及其抗口蹄疫病毒复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了有关介绍。  相似文献   
209.
穿心莲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人医临床常用于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治疗.在兽医领域,穿心莲制剂常作为替代抗生素的中药材,广泛用于动物保健、疾病防治及免疫调节等方面[1-3].目前,对穿心莲内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抗菌、抗病毒机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4-6],而对呼吸道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试验应用穿心莲内酯对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对小鼠呼吸道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探索穿心莲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10.
韦会琴 《畜牧市场》2009,(11):49-49
2009年8月18日,养鸡大户李某前来求助,说其鸡场这几天突然大量死鸡,用土霉素按0.02%拌饲喂和用黄连,黄苠、大黄、板蓝根等清热解毒、抗病毒中药煎汤饮用无明显治疗效果,鸡群日死亡量逐渐增大,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