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77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57篇
  42篇
综合类   884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546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饥饿后再投喂对星斑川鲽生长、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饥饿不同时间后再恢复投喂相同时间的方法,在温度(19±1)℃、盐度32±1的条件下,对相同规格的星斑川鲽[(26.02±0.30)g]的生长、摄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超过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超补偿生长;饥饿10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接近对照组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饥饿15 d的星斑川鲽恢复投喂20 d后,鱼体质量未能达到对照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饥饿后再投喂处理对星斑川鲽的体质量、全长、特定生长率、比肝质量等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对总摄食量、平均摄食量、食物转化率、摄食率、吸收率、排粪率的影响亦比较明显。结果表明,饥饿5 d的星斑川鲽在恢复投喂后生长最快,表现出很强的补偿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02.
酵母及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两种酵母、两种藻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结果表明 ,这四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最适投喂密度 (× 10 6cell·ml-1)分别是 :干酵母 ,15 ;鲜酵母 ,5 ;微绿球藻 ,4 5 ;三角褐指藻 ,2 0。同时 ,在最适密度下比较了这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 ,四种饵料对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微绿球藻为最优 ,其它依次为三角褐指藻 ,鲜酵母 ,干酵母。实验结果显示 ,褶皱臂尾轮虫批量培养及至工厂化培养的首选饵料是微绿球藻和三角褐指藻  相似文献   
103.
应用透射电镜对鲮鱼肝脏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肝细胞具有典型的单核现象,核仁、核膜、核孔等都清晰可见,肝细胞含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糖原等细胞器和内容物,胆小管主要为胞内胆小管.饥饿4周后,鲮鱼肝细胞所含的细胞器总数目减少,核周粗面内质网含量降低,线粒体出现多种形状,其间电子密度较低,嵴更加稀疏,溶解,无全嵴,其最大变化是肝细胞内的糖原几乎消失,出现大量的溶酶体.再恢复投喂4周后,鲮鱼肝细胞各种细胞器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鲮鱼的糖原大量出现,占据细胞大量空间.表明鲮鱼肝细胞代谢与细胞器数目和内容物密切相关,在一段时间的饥饿胁迫之后,其肝脏能过量地贮存糖原作为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104.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高露姣 《水产学报》2004,28(3):279-284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饥饿14d和21d时下降幅度最大,提示史氏鲟幼鱼动用储存物质的顺序依次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质.而饥饿过程中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则有所上升.恢复投食后,饥饿幼鱼的摄食强度增大,生长加快,其中7d、14d饥饿组幼鱼的RNA/DNA比值达到或接近正常投喂组水平,但21d饥饿组的比值仍明显低于正常投喂组(P<0.05).恢复投食30d后,7d和14d饥饿组幼鱼体重接近对照组(P>0.05),21d饥饿组的终体重未能赶上对照组(P<0.05),这表明史氏鲟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不同而异.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正常投喂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5.
对烤烟温棚漂浮育苗池进行适当改造,利用其空闲时间进行养殖单性罗非鱼试验.水温控制在25~30℃,投喂全价饲料,养殖81 d,饵料系数1.17~1.64,在无增氧和换水条件下,最大载鱼量3.55 kg/m3,净产量2.51 kg/m3.  相似文献   
106.
2006年广西平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右江进行网箱养殖黄颡鱼(图见彩中插2)试验,采用全价浮性颗粒饲料投喂,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7.
1.投饲原则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喂饲料时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2.投饲场所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投喂食场的选择很重要。食场应选择在池塘的下风头或偏下风头处,一般水深在0.8~1.5米处为宜,食场处底质较硬,淤泥少。  相似文献   
108.
目前乌鳢养殖在我县形成了“一村一品”渔业产业化格局,养殖模式也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展。然而乌鳢养殖需要大量的野生杂鱼,这给自然水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乌鳢养殖中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已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近几年颗粒饲料在乌鳢养殖中应用情况,将颗粒饲料驯化投喂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大口黑鲈     
经过十个月的养殖,渔农养殖的大口黑鲈绝大部分已经达到上市规格,可以随时上市。由于放养密度和生长期间体重的增长,养殖池塘中的大口黑鲈的存塘量已大大超过它的允养量。因此,饲料投喂量要适度控制,避免大口黑鲈已经达到一定肥满度后摄食减少而饲料投喂没有减少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摄食不完造成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压力,注意水质的变化,尽管11月气温逐步降低,但有时气温、气压、水中溶氧等因子的变化也会对个体较大、肥满度高、密度较大的池塘中的大口黑鲈的生长带来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必须及时做好调节,根据市场需求,将部分成鱼上市,及时注入新水,在注水前先排出部分底层水,将注入新水,每次不超过20%。  相似文献   
110.
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车间采用4种不同的投喂频率养殖龙虎斑幼鱼(47.6±5.2 g),分析和比较不同投喂频率对其生长和饵料利用的影响。试验设S1、S2、S3、S4共4组,分别按照1、2、3、4次/d进行投喂,共进行60 d。结果显示:(1)投喂频率显著影响龙虎斑幼鱼的生长(P<0.05)。 S1的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S2、S3、S4(P<0.05),为149.7 g;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4最大(168.7 g),其次为S3(168.0 g)和S2(162.2 g);S1日增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小于S2、S3、S4(P<0.05),分别为1.68 g,204.83%,1.86%/d,S2、S3、S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S2特定生长率最大,为2.12%/d;S2的体质量回归方程斜率最大,为1.915,S1最小,为1.532。(2)投喂频率对龙虎斑幼鱼的饵料利用影响显著(P<0.05)。 S2的摄食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小于S1、S3、S4(P<0.05),分别为1.31%/d、0.70;S4摄食率最大,为1.64%/d;S1、S3、S4组间饵料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0.88、0.84、0.88。因此,综合养殖效果和劳动强度考虑,S2的投喂频率最适合龙虎斑的养殖,建议在龙虎斑的养殖生产中,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次/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