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164篇
  302篇
综合类   89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长沙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同时运用灰色数列预测模型对长沙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运用灰色数列预测模型计算长沙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准确度较高,长沙市2010~2016年自然状态下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处于适宜值与警戒值之间,若将长沙市70%的畜禽养殖污染物再利用,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均超过适宜值。预计2017~2025年长沙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值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汕尾市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现状,为当地开展种养结合、合理发展畜禽养殖规模提 供理论基础。【方法】根据《汕尾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汕尾市 2017—2020 年畜禽粪污养分供应量、农作物粪 肥养分需求量以及土地承载力进行测算。【结果】2017—2020 年,汕尾市畜禽存栏量由 66.41 万头猪当量增加到 87.89 万头猪当量,其中 2020 年海丰县和陆丰市的养殖规模与前 3 年相比有较大增长;按汕尾市农作物氮、磷 养分需求总量折算的畜禽粪肥量分别由 1.52 万、0.36 万 t 增长到 1.76 万、0.41 万 t。在此期间,汕尾市畜禽养殖 所能提供的畜禽粪肥氮、磷供应量分别由 0.46 万、0.08 万 t 增加到 0.62 万、0.11 万 t;以氮、磷为基准的畜禽粪 污土地承载力指数分别为 0.30~0.35 和 0.22~0.26。【结论】汕尾市整体的畜禽养殖规模仍有较大发展潜力,汕尾 市农业部门在规划畜禽养殖业的未来发展时可根据各个区、县(市)的土地承载力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3.
采用生态足迹法计算2012—2019年厦门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引入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可持续指数对厦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厦门市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不大,平均值0.272 hm2;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下降,从0.548 hm2减少到0.346 hm2,下降了36.9%;水资源在2017和2018年出现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降低,水资源利用总体上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4.
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视角,从经济、社会、自然角度综合考虑,选取发展类和限制类指标构建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分析模型测算2010—2019年吉林省各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并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2020—2029年吉林省各地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情况。结果发现,在自然状态下,未来10年省域范围内整体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不容乐观。9个行政区域中吉林、四平、通化、白城、松原5个地区将发展成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薄弱地区,畜禽产业环境压力逐渐显化,建议缩减养殖数量和规模,尽快进行产业转移和生态修复,并考虑走生态产业化道路;延边、长春、白山3个地区将发展为畜禽环境承载力乐观区域,辽源地区则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较为乐观区域,在维持现有畜禽养殖模式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适度开展可持续性畜禽产业发展活动。区域畜禽养殖业发展必须在环境系统承载力约束下探索耦合、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畜禽养殖;灰色预测模型;系统分析模型;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6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19.0软件对福建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大于内陆地区,但沿海地区内部差异较大,其中,厦漳泉地区以及福州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高于其它地区。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66.
基于AHP-熵权TOPSIS模型的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评价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状况并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为辽宁省土地利用合理开发提供建议,也为区域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18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获得土地各类型用地面积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熵权TOPSIS模型,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承载力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辽宁省城市分别呈现不同的承载力状态。盘锦市、大连市以及沈阳市土地承载力相对较高,但社会子系统是制约其土地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鞍山市和营口市承载力表现为相对低的状态,其经济子系统的是制约土地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结论]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距离其理想状态还有着一定距离,应促进社会、经济、资源3个子系统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土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67.
目前全球粮食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大省,河南省的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客观反映河南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状况,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近10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做了定量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8年,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指数平均值0.266,承载力水平总体上升但波动较大,承载力指数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近1.26倍,除2018年外,绝大多数年份处于稳定水平; 濮阳、焦作、鹤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年均增长速率较快,均超过9%; 信阳和驻马店下降较多,年均分别下降8.49%和2.77%;(2)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豫北>豫南>豫东>豫西,其中郑州、新乡、信阳、商丘、许昌5市较高,开封、平顶山、漯河、鹤壁4市较低,研究时段内豫南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逐渐下降、豫北和豫东逐渐增高;(3)农作物受灾面积比例、本年度农林水利工程投资比例、废水处理率、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以及森林覆盖率是影响河南省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可见,为提升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河南省应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的防灾抗灾能力,同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揭示秦巴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Pearson相关性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秦巴山区县域2010—2019年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随时间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波动趋势,空间上为整体均匀分布,高值区散点迸发、局部锐减,低值区部分集聚。(2)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时间尺度上先急速上升后缓步下降,在空间尺度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凹”字型空间结构。(3)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但随时间下降; 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空间上表现为“散点初级协调”到“边缘初级协调”的西北向“口袋”型分布态势。秦巴山区产业经济发展初期整体偏低,此时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性协调性较弱; 发展后期,交通通达、人口集聚、产业规模逐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韧性进一步提升,耦合协调性增强。  相似文献   
69.
闫建新  孙明  王绍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605-7607,7652
将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引入农村公共安全规划管理研究中,选取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一分区15个村庄2012年土地、人口、生态环境、水资源、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等影响农村公共安全承载力的指标,建立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做出评价分析,得出村庄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承载力评价结果,针对不足提出相关规划管理提升策略,作为农村安全规划的决策依据,验证了评价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宁波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对宁波市2002-2010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0年宁波市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0.62 hm2/cap以下,且变化幅度较小。其中生产用水生态足迹占水资源生态足迹比重最大,达67.9%-79.8%;生活用水生态足迹其次,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最小。第一产业用水生态足迹大于第二、三产业之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生态足迹持续上升。水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99 hm2/cap以上,受气象、水文影响起伏变化较大;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一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在经济发展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正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