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8篇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文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林地资源条件,结合区域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布局,参照国家有关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规划要求,将扶绥县林地划分为3个功能区。阐述各功能分区范围、特征及林地资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利用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扶绥县农作物间套种产业现状及存在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扶绥县农业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不受监督的权力最易导致权力泛滥,没有对立面的机构最易自大膨胀。——泰星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林,在赋予独立红线至高无上质量否决权的同时,又将总检、  相似文献   
14.
扶绥县公安局东门林场派出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林业局、公安厅“关于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安排部署,重拳出击,相继在凌厉的打击攻势中破获一批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抓获了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取得了显成绩。仅5月份,就破获刑事案件6起,逮捕犯罪嫌疑人11名.刑事拘留3人,打掉伐林木犯罪团伙1个。  相似文献   
15.
蔗糖生产是扶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中心的新条件下 ,如何在借鉴继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努力开拓创新 ,把蔗糖产业做强做大 ,这是本届县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1 基础厚实的支柱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扶绥县蔗糖生产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基础厚实的产业。“九五”期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稳定在 40万亩 ,入厂原料蔗年均 1 45万吨。1 997/1 998年榨季入厂原料蔗已达 1 72万吨。两家糖厂压榨能力已达 1 .2万吨。扶绥县已被列为广西蔗糖生产基地县 ,又成为全区 1 6个甘蔗良种良法开发定点县…  相似文献   
16.
李锦莲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1022-1024
通过对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生产现状及其对耕地土壤肥力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保证西瓜苗的质量、做好西瓜的销售工作、引进甘蔗新品种、实行土地置换合并、推广较完善的甘蔗间种西瓜农业技术措施等5项促进扶绥县甘蔗间种西瓜生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农机局组织相关单位在岜盆村对机械化收获甘蔗含杂率进行了测定。为使含杂率测定工作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扶绥县农机局制订了《扶绥县2013/2014年榨季机械化收获甘蔗含杂率测定方案》,确认测定方法、测产程序和人员分工。按照测定方案,12月23、27日,扶绥县农机局组织监察局、糖业局、农业局、司法局、工商局、  相似文献   
18.
王泽众 《南方农机》2023,(5):49-51+58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实现甘蔗生产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和发展蔗糖产业。近年来,为推动甘蔗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崇左市在全市76个乡镇分别建设50亩以上甘蔗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扶绥县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正大力研究贯穿耕耘、种植、管理、收割等阶段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本增效措施。基于此,笔者针对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从积极推进甘蔗智慧农业建设、搭建产业园吸引人才、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利用先进技术,促使甘蔗作业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农机作业”现代信息技术,糖料蔗耕、种、管、收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精准作业,从而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剖、分析野生茶树叶片结构特征,为广西优质茶叶生产、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扶绥9个野生茶树株系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和比较其抗逆性、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持嫩性等生产性状。【结果】9个野生茶树株系的叶片结构特征、丰产性状与制红茶的品质在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9.31~26.26μm,叶肉组织厚度为189.47~335.37μm,海绵组织厚度为121.04~238.32μm,生产力指数为1268.96~3105.6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结构特征和生产指数在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逆性状最强的是姑标7和姑标8,产量性状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6,制红茶品质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1。【结论】扶绥野生茶树9个株系的叶片为中生偏旱型结构特征,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能力,其中姑标1、姑标6、姑标7和姑标8等4个株系是综合性状较好的红茶种质资源,可选为优良茶树育种材料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13,(8):54-55
广西省扶绥县柳桥镇西长村的朱其连在当地可是个名人。多年来,她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仅使剑麻种植规模扩大到1130亩,而且办起了长期拥有100多名工人的剑麻加工厂,年纯收入达30多万元,成为当地依靠发展剑麻产业发家致富的典范。10多年前,由于家里经济拮据,加上两个孩子同时读书,开支大,朱其连夫妻俩平时起早贪黑地忙碌也难以改变艰难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