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183篇
农作物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几年,我县单季晚稻大面积都采用密播、足苗、以穗多取胜的栽培模式.但生产中发现这种模式用种量高、高峰苗多、成穗率低、穗型小、结实率偏低,不利于进一步高产。自2002年以来,我站在单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中,采用稀播壮秧促早发、有效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攻大穗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方法,均获得亩产稻谷500公斤以上.最高田块达603.8公斤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典型根病,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是一种毁灭性较强的病害,被列为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该病扩展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  相似文献   
93.
根据抛栽稻的特点,探索水稻抛秧获得高产的氮肥运筹规律,为水稻抛秧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本试验结果证明,在抛栽基本苗合理条件下,667m2施纯N10kg,基肥与穗粒肥55肥料运筹方式利于取得合理群体.  相似文献   
94.
以江西近年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11个高产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其产量、产量构成、成穗特征、茎秆和叶片特征以及干物质生产等特征特性,并筛选出了陆两优996和金优463两个高产早稻品种。高产早稻品种要求单穗重在3 g以上,分蘖力中等,株高90~100 cm,倒1节间长30 cm左右,倒2节间长19 cm左右,倒3节间长13 cm左右;倒2叶长度38 cm左右,倒3叶长度35 cm左右;倒1叶角度10~15度,倒2叶角度17~18度;后期不早衰,乳熟~成熟期干物质生产占全生育期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95.
今年我所全体职工,在党委的领导下,大学毛主席著作,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鼓足革命干劲,实行领导、技术干部和工人三结合,对本所177.6亩小麦,定期进行田间会诊,看苗管理,使我所今年小麦大幅度的增产。177.6亩小麦平均亩产758.7斤。其中5.4亩平均亩产1,005斤。现将千斤小麦的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6.
<正>京冬23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3)审定编号京审麦2008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原冬6/92R149)γ250-1-6-4-1特征特性冬性;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47.8天,成熟期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  相似文献   
97.
1965年黄冈专区早稻获得了丰收,尤以矮秆型品种中的矮脚南特产量更为突出。全区种矮脚南特9.3万亩,平均单产在800斤左右,比全区早稻平均单产增产3—4成,并出现了大量的千斤高产典型。如浠水十月大队1,101亩,单产1,010斤;鄂城新庙公社鷹山大队第七生产队19.63亩,单产1,034斤;新洲县农科所12.2亩,单产1,001.2斤;黄冈农校16.14亩,单产1,016.4斤;专区农科所51.63亩,单产1,079.9斤,最  相似文献   
98.
为探究不同轮作制度下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水稻田间长期定位试验(2015年至今)为研究平台,采用双因素试验研究水稻—小麦、水稻—油菜和水稻—冬水(闲)田3种轮作体系(以下简称3种体系)和5种施肥管理方式(不施肥、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优化施肥及高投入施肥)对水稻分蘖、成穗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本文作者选取2021年水稻季数据分析可知,3种体系优化施肥均可减少无效分蘖,改善水稻群体质量,优化水稻产量结构。其中,优化施肥处理3种体系的分蘖数分别较不施氮肥处理提高51.2%、80.7%、61.4%;3种轮作体系优化施肥处理产量均较高,分别为9 887.50 kg/hm2、9 832.00 kg/hm2、9 783.50 kg/hm2,比高投入施肥处理分别提高5.6%、5.4%、4.7%,是水稻生产中较适宜的轮作制度和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9.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 一、返青至起身期。以促进麦苗早生根、早返青、培育壮苗、巩固年前分蘖、控制春季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数、促进小穗分化、争取大穗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00.
《现代农业》2006,(7):22-22
24、品种审定编号:蒙审麦2005002号品种名称:巴丰3号(94—722)选育单位:巴彦淖尔市农业科学院性状描述:幼苗:芽鞘无色,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植株:株高80~85厘米。穗:穗长9.2厘米,纺锤型,长芒,穗粒数34粒。籽粒:白壳,红粒、硬质,卵圆形,硬质率高>90%,千粒重44克,容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