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有一片上千亩的土地,是大坝苗族乡最大的一片平坝,这是兴文县红旗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最早流转土地的地方。这里的水稻不仅使用着低毒高效农药和有机肥料等环保农资,而且在植保上使用着德国公司定制的个性化方案。有了这样的细心呵护,合作社种植出的水稻品质自然很高。  相似文献   
132.
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灌浆及高产早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产量、熟期及籽粒灌浆之间的差异,为玉米机收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择‘新单68’、‘新单61’、‘郑单958’三个品种,通过研究其亲本、生育期、品质及籽粒鲜重、体积、干重的变化,并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单68’亲本早熟性好,籽粒粗淀粉含量高,生育期短,‘新单61’和‘新单68’的籽粒体积均小于‘郑单958’,‘新单61’‘新单68’的籽粒体积没有明显差异。‘郑单958’籽粒干重自授粉平稳增加,‘新单61’、‘新单68’授粉24天内,干重快速增加,之后增速放缓。‘新单68’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新单68’和‘新单61’的含水量显著低于‘郑单958’。总而言之,‘新单68’生育期短,粗淀粉含量高,后期灌浆快,穗轴较细,说明‘新单68’籽粒容易脱水,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  相似文献   
133.
<正>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农业用工急剧减少甚至撂荒。从而激起引进、探索省力、省工、节肥而丰产的水稻栽培新途径——宿根稻,现对宿根稻种植技术进行探讨。一、宿根稻育苗移植将宿根稻按本地杂交稻常规管理进行,于2014年3月4日育苗,4月25日按0.3m×0.2m规格移栽,亩栽11 116窝,窝栽2株,8月12日收获,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134.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秧苗素质、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因素及产量等均有较大影响;长秧龄各处理的产量均较短秧龄的对照(21d秧龄)增产,其中,E(49d秧龄)、D(42d秧龄)、F(56d秧龄)、G(63d秧龄)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933.4kg/hm^2,857.8kg/hm^2、775.5kg/hm^2、544.5kg/hm^2,增幅分别为11.2%、10.3%、9.3%、6.6%。  相似文献   
135.
大麦是禾本科作物,次生根少,根系入土浅,分蘖力强,成穗高,茎秆壁薄。杂草多,群体大,容易发生倒伏,严重影响大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6.
对四个春小麦品种-川农19、川农17、绵阳11和川麦107进行田间种植研究,旨在从形态 学、解剖学的角度来探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小麦分蘖的生长发育与小麦有效成穗的内在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在生长过程中,单棱期持续时间较长有助于小穗数增加;拔节后较长的生殖阶段可以增加 子粒数;分蘖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级分蘖、二级分蘖生长锥之间呈一定秩序性排列,是 产生更多有效分蘖的主要原因,如川农17。  相似文献   
137.
水稻秧苗期水分管理应及时补水。从播种到出苗,床面局部发干缺水时,要及时补浇水,2.5叶以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要注意浇水,特别是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以及中午叶片打卷为缺水,缺水时要在早晨日出前后或傍晚及时浇水,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同时注意慢浇不能大水漫灌,水温要在15℃以上。本田水分管理一是浅水促。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扶苗返青后,水层保持3.3厘米,增温促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到抽穗前40天为止。另外,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时要对长势过旺、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撒水晒田710天,相反则不晒,改为深水淹。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另一点是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当预报在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厘米深水层,护胎。其余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护叶,活秆成熟。每次灌水4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相似文献   
138.
以杂交中粳信杂粳1号为试验材料,设30万穴/hm2、22.5万穴/hm21、5万穴/hm2和7.5万穴/hm24个栽植密度,研究了该组合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特点。试验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的有效分蘖期和最高分蘖期相应延迟,稀植栽培的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单株有效穗有较大程度增加,同时,种植密度的下降使得各个时期分蘖成穗的经济性状整体优化,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增加,中后期的分蘖成穗在产量构成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另外,信杂粳1号稀植栽培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9.
<正>京冬24号(区试代号:京农04-134)审定编号京审麦2009001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品种来源京核951/原冬93(3)特征特性冬性,中熟,节水区试全生育期250天,与对照京冬8号相近。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节水区试平均667米2穗数42.71万、穗粒数27.2粒、千粒重39.4克。区试抗性表现为:抗寒性较好,2年抗寒鉴  相似文献   
140.
姬虎太 《小麦研究》2009,30(2):29-29
临优7287是以济935031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选育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于2009年9月通过山西省审定。该品种冬性,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叶片较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叶耳紫色,旗叶较窄,中长,挺直;株高75~85厘米,抗倒性好;抽穗后茎、叶、穗蜡质较重;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产量结构好,亩成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38-42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