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7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1216篇
林业   855篇
农学   2720篇
基础科学   781篇
  771篇
综合类   10537篇
农作物   3388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2540篇
园艺   1639篇
植物保护   24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233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569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872篇
  2012年   1349篇
  2011年   1345篇
  2010年   1234篇
  2009年   1443篇
  2008年   1362篇
  2007年   1195篇
  2006年   1229篇
  2005年   1147篇
  2004年   846篇
  2003年   817篇
  2002年   719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651篇
  1999年   515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443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321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严宗卜 《中国稻米》2004,10(5):37-38
2002年在贵州省凯里、独山和贵阳3个不同海拔生态地区,利用两系杂交香稻新组合两优363,进行了一组强化栽培试验。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在独山县用33cm×33cm稀植和14天短秧龄的条件下,两优363最高产量达9.3t/hm^2,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10.8%。在三个点,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处理的平均产量为7.64t/hm^2,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14.37%。讨论了在贵州省发展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的前景。  相似文献   
942.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南收获的新安S种子为材料,对其休眠特性、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稃壳、α-淀粉酶活性、温度3个方面探讨休眠的机理,并采取了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解除休眠。结果表明,新安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休眠期为47~62 d;休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解除休眠后的种子;稃壳是影响新安S种子休眠的重要因素。高温干燥(45℃烘4 d)和剥壳处理以及适宜浓度的强氯精、H2O2、稀硝酸和GA3溶液浸种均能有效解除新安S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943.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支持无融合生殖——假受精的单倍体诱导机制假说。通过研究异雄核受精对杂交诱导单倍体的影响,发现在单倍体诱导过程中发生了受精的延迟,而受精的延迟是引起较高异雄核受精率的原因,进而导致诱导率下降。不同诱导系诱导同一自交系产生的单倍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推测这种差异可能源自于与诱导系的部分杂交。通过这些与上述诱导机制不一致的结果,对杂交诱导单倍体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944.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6叶期喷施吨田宝(DTB)、DCPTA和ETH复配剂(KP)两种化控剂,对照为清水。结果表明,DTB和KP均可提高春玉米根系伤流量,特别是生育后期的流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34%和129.78%;提高了伤流液中矿质元素的流量,氨基酸的总流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特别是丝氨酸的流量。内源激素IAA、CTK和ABA流量在各时期均有增加;GA流量在乳熟期得到显著提高,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初期均低于对照,之后得到显著提高。对内源激素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变了激素间的平衡水平;提高了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89%和21.06%。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根系伤流量及其组分与产量密切相关,表明化控剂具有调控根系伤流量、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流量的作用,对促进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5.
采用SSR标记对由玉米自交系四-287×PHBIM组配的杂交F1经"吉高诱3号"诱导以及秋水仙素加倍后筛选所得的61份DH系进行进一步鉴定,并运用NCⅡ设计,将61份DH系与优良自交系L98与PH6WC组配成122个杂交组合,对DH系以及杂交组合的7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经SSR分子鉴定,61份DH系未发现偏分离现象;以单穗粒重、百粒重为目标,筛选出9个表现优良的DH系;以单穗粒重为目标,筛选出(M45×PH6WC、M42×PH6WC、M47×PH6WC)3个优良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可在早代选择,穗位高和秃尖长在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946.
粳型杂交水稻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利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技术,于1975年首次育成粳型强恢复复系C57,为BT型,滇型粳三系应用于北方奠定了基础。黎优57是我国生产上第一个推广的粳型杂交组合。1980年后,南方也开始了粳型杂交稻的应用,近年利用广亲和基因。杂交粳稻又进入到粳爪交次亚种间和粳籼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47.
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培养基类型、琼脂用量、取材时期、是否光照培养及培养基是否添加活性炭等不同的培养条件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来筛选较为适宜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初期所采样品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盛花末期所采样品的诱导率;以MS琼脂固化培养基、蔗糖质量浓度30~40g·L~(-1)为最佳的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可以提高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948.
桂花幼胚培养及愈伤组织增殖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桂花胚的培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S 1-1.5 mg.L-16-BA有利于桂花幼胚的萌发;MS 2 mg.L-16-BA 0.3 mg.L-12,4-D有利于幼胚苗的幼叶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高,且质地致密;B5 1.5 mg.L-16-BA 0.05 mg.L-1NAA有利于幼胚苗基部产生的愈伤组织的增值诱导,所形成的新愈伤组织呈淡绿色,且质地致密,生长很好,并能分化出根。  相似文献   
94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公雏36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YC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YC1000组)和2 000 mg/kg(YC2000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YC0组相比,YC1000组黄羽肉鸡70日龄平均体重显著提高(P<0.05),1~70日龄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2)与YC0组相比,YC1000组和YC2000组黄羽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Y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与YC200...  相似文献   
950.
本试验旨在研究苏氨酸和异亮氨酸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盲肠组织形态、细胞因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30日龄皖西白鹅18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苏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kg的苏氨酸,异亮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kg的异亮氨酸。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苏氨酸组和异亮氨酸组61~90日龄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60日龄时,异亮氨酸组盲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90日龄时,苏氨酸组盲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苏氨酸组和异亮氨酸组盲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90日龄时,苏氨酸组和异亮氨酸组盲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苏氨酸组盲肠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90日龄时,异亮氨酸组盲肠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