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345篇
农作物   4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郑镐燮  吕彬 《世界农业》1992,(10):36-36
日本近年来水稻恶苗病发生日趋严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发生了苯菌灵的抗性菌。 一、苯菌灵抗性菌的发生现状 日本关东、东北地方以东、以北是苯菌灵抗性菌发生较多的地带。自1980年在岩手、滋贺发现苯菌灵抗性菌以来,开展了全国性普查,到1986年,除恶苗病发生少的9个县外,其余38个县均进行了调查。鉴定结果,除5个县报告没有抗性菌外,33个县都  相似文献   
32.
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此病从苗期到抽穗期都能发生,分蘖期发生最多。病苗比健苗高而细弱,叶片和叶鞘窄长,淡黄绿色,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减少,病菌多时移栽前或移栽后陆续死亡。插入本田后1个月出现病株,病状与苗期相似,分蘖少或不分蘖,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常弯曲露出叶鞘之外,其上倒生  相似文献   
33.
水稻恶苗病近年来已上升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病株率常达10%以上)但因枯死病株易与稻瘟病、纹枯病及水稻螟虫混淆,导致诊断错误,并引发防治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笔者从生产实践的角度,介绍一下水稻恶苗病的识别与防治。  相似文献   
34.
对45%施保克EW、25%施保克EC不同浓度浸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45%施保克EW8000倍、6000倍、4000倍和25%施保克EC2000倍及3000倍液处理出苗率分别为:90%、93%、88%、90%和90%;成秧率分别为:85%、86%、83%、87%和82%;防治效果分别为:89.8%、91.8%、95.9%、93.9%和91.8%。  相似文献   
35.
[目的]明确新型杀菌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有效防治恶苗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评价25%氰烯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5%氰烯菌酯悬浮剂0.25ml/kg种子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0.15 ml/kg种子与种衣剂混用对水稻安全且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明显好于对照药剂咪鲜胺和单独使用种衣剂。[结论]建议在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36.
水稻恶苗病属真菌类病害,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近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98年以前只有少数田块零星发生,1999年平均发病率为0.31%,2000年全县60万亩水稻,平均发病率达0.72%,部分严重田块病株率高达20%以上,损失约2600t.  相似文献   
37.
不同育秧方式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带菌量的高低和催芽时间的长短 ,对水稻恶苗病发生的轻重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育秧方式条件下 ,水稻恶苗病的侵染具有不同过程  相似文献   
38.
39.
三·福混剂(901)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种子消毒剂。产品剂型稳定,毒性低,田间示范防治效果高于生产上推广的其它药剂。成本低,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0.
水稻恶苗病产量损失率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2000年度,用2个水稻品种研究了移栽时水稻恶苗病不同发病株率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移栽时恶苗病病株率的上升,水稻的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明显下降,其产量也随之下降,水稻恶苗病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下降,研究还表明,移栽时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成熟期恶苗病病株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移栽时和成熟期的恶苗病病株率与水稻产量损失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