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8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林业   372篇
农学   408篇
基础科学   1021篇
  407篇
综合类   3405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233篇
畜牧兽医   908篇
园艺   330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552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短日照诱导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豆早熟品种白红2号和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验材料,于出苗-分枝、分枝-开花和出苗-开花3个生育时期进行短日照(10h光/14h暗)诱导,研究其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2个小豆品种出苗至开花和鼓粒至成熟期的时间均较对照(自然光照)提前,白红2号的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开花至结荚期分别提前3和1d,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减少,处理Ⅲ(出苗-开花)延迟1d;唐山红小豆3个处理的开花至结荚期及2个品种结荚至鼓粒期的时间都延迟,所需积温和累积日照时数增加。白红2号各处理的籽粒长、籽粒宽、单粒质量、单粒体积及千粒质量较对照升高,但差异不显著;唐山红小豆处理Ⅱ(分枝-开花)的籽粒长、籽粒宽和单粒体积较对照稍有增加,其余处理都降低,单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各处理都降低,其中处理Ⅰ(出苗-分枝)和处理Ⅲ(出苗-开花)与对照差异显著,处理Ⅱ(分枝-开花)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的发芽率较对照升高且晚熟品种更明显。经短日照处理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白红2号的淀粉含量较对照升高,唐山红小豆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生育时期经短日照诱导后的累积日照时数与2个小豆品种籽粒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白红2号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达到显著相关,而与唐山红小豆籽粒中的淀粉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短日照诱导使2个小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积温和累积日照时间不同,籽粒品质下降,分枝-开花这一生育时期对小豆籽粒品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2.
为宏观了解冬小麦产量及产量稳定度的变化规律,基于1991-2013年黄淮海冬麦区91个有冬小麦种植的农业气象站点的冬小麦发育期及对应年份100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格点积温指标划分生育期,通过逐步订正法对冬小麦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异系数进行估算,之后结合国家气候中心RegCM3模式模拟A1B情景下1951-2100年0.25°×0.25°格点气象资料,对未来情景下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变异系数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黄淮海冬麦区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且该波动逐渐趋稳;各时段气候生产潜力基本介于6 277~7 044kg·hm~(-2),除2011-2040年有21.94kg·hm~(-2)·10a~(-1)的上升趋势外,其余时段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在空间上总体呈北部低、四周高,在时间上主要呈先平稳后逐渐降低的趋势;其变异系数在空间上总体呈北高南低,在时间上呈北部先增后减、南部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温、水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993.
中国1981~2014年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检验辐射量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1981~2014a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下降.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总辐射量显著下降,西北地区辐射量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则无明显变化.夏、秋、冬季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季辐射量略有上升.总辐射量四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夏季和华北地区春、秋、冬季总辐射量明显下降,将影响夏粮和秋粮的生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积温的变化特征,为红枣产业的布局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利用1971—2010年12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0℃,5℃,10℃积温及负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0℃,5℃,10℃积温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4.557℃/10 a,66.235℃/10 a,48.023℃/10 a。负积温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3.759℃/10 a。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呈提前趋势,终日除10℃外均呈推后趋势。各界限温度积温均发生突变现象,负积温突变出现最早1986年,其次为≥0℃积温1995年,≥5℃、≥10℃积温1996年;各界限温度积温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具有2~4,9~11,32~33 a左右的周期振荡,其中32~33 a左右的周期最为明显。黄土高原红枣种植区近40 a来0℃以上各界限温度积温和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热量资源明显改善,适宜种植红枣的区域扩大;但需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可能发生的干旱灾害及红枣病虫害。  相似文献   
995.
以三七粉末为原材料,利用微波法对三七总皂苷进行提取.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虑微波时间、功率、乙醇浓度等对试验的影响,最终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三七总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微波功率为中火,加热时间为15s,乙醇浓度为10‰提取率平均值为3.47%.  相似文献   
996.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789-1792
主要采用福林酚法对茶叶水中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在不同冲泡温度的情况下,不同的冲泡时间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泡温度为85℃,绿茶在冲泡时间为25 min时,茶多酚含量最高,为25.27μg/m L;乌龙茶在冲泡时间为20 min时,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5.82μg/m L;红茶在冲泡时间为25 min时,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8.01μg/m L;当冲泡温度为90℃,绿茶在冲泡时间为10 min时,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21.09μg/m L;乌龙茶在冲泡时间为15 min时,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15.66μg/m L;红茶在冲泡时间为15 min时,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0.52μg/m L;当冲泡温度为95℃,绿茶冲泡时间为5 min时,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24.19μg/m L;乌龙茶冲泡时间为15 min时,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15.49μg/m L;红茶在冲泡时间为15 min时,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7.97μg/m L。通过对茶叶水中茶多酚含量变化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良好的饮茶习惯,并更加有效地利用茶叶中的有益成分茶多酚。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测定菠萝蜜不同种质成熟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了解现有种质群体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39份菠萝蜜种质为材料,其中4份分别在2次不同的时间取样1次,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16.00%~20.00%时,淀粉含量在0.36%~4.46%;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0.01%~25.00%时,淀粉含量在0.42%~3.61%;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25.01%~30.00%时,淀粉含量在0.28%~3.10%;当可溶性总糖含量在30.01%~35.05%时,淀粉含量在2.08%~2.78%。在不同时间取样的4份种质中,后取样种质的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相比先取样种质稍有下降。[结论]菠萝蜜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在一定含量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 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1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7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桂圆肉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总酚含量增加0.4%-11.9%,结合态总酚含量下降14.4%-41.4%;游离态总黄酮含量增加2.8%-19.6%,结合态总黄酮含量下降19.6%-70.6%。但不同菌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释放桂圆肉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使游离酚含量增加11.9%,结合态酚含量下降41.4%,游离态总黄酮增加19.6%,结合态总黄酮下降70.6%。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单体酚(没食子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异槲皮苷)含量影响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酵后的游离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增加8.6%-69.8%和0.4%-29.5%,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下降80.0%-88.3%和45.6%-73.9%。而乳酸菌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与发酵前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1.8%和59.1%。【结论】乳酸菌发酵能提高桂圆肉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桂圆肉的过程中,其释放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乳酸菌,其发酵后桂圆肉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9.
山楂黄酮提取物降血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山楂黄酮提取物的降血脂作用,为其相关产品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渗漉法提取山楂黄酮,对SD大鼠进行试验,待大鼠形成高脂模型后,采用低、中、高剂量灌胃山楂黄酮提取物,30 d后测定大鼠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山楂黄酮提取物使各剂量组大鼠血脂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对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有调节作用。[结论]山楂黄酮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  相似文献   
1000.
2015年对杭州、温州、舟山地区共155个甲壳类样品开展调查,品种包括梭子蟹和虾蛄,环节覆盖生产和流通。调查参数为总汞。其中,30个梭子蟹样品同时进行分组织检测,包括肌肉和内脏。本次调查实际检测样本数为215个。结果表明,215个实测样本数总汞全部有检出,浓度为0.002 2~0.076 0 mg/kg,均远小于《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的甲基汞限量0.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