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3篇
  48篇
综合类   19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使用沉积物捕获器获取沉积物,研究了一生态综合养殖池塘的沉积作用,并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zcta)的生物沉积作用,同时分析了池塘沉积物及其间隙水的营养盐;应用Fick第一定律对池塘沉积物-池水界面营养盐通量进行了估算.藻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44.59 g/m^2,贝类池颗粒物质的日平均沉积速率为14.01 g/m^2;两个池塘试验期内(90 d)N、P的净沉积量分别为6061.5 g和3411 g(采样池塘面积各0.5 hm^2,水深50~60 cm).结果显示实验期内生态综合养殖池塘沉积作用分别占N、P营养元素输出的2.2%和5.8%(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2.
化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该研究通过在土槽上进行浑水冲刷试验,定量研究了模拟植被过滤带对径流、泥沙、总氮、以及总磷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0.173 L·s-1)和流速(0.7 m·s-1)一定的条件下,模拟植被过滤带的宽度对污染物的拦截效果影响较大。当宽度分别为1、2、3 m时,模拟植被过滤带对径流的拦截率分别为32%、51%、69%;对泥沙的拦截率分别为78%、88%、92%;对总氮的拦截率分别为65%、75%、84%;对总磷的拦截率分别为80%、93%、95%。同时,3种宽度下的泥沙量、总氮量、总磷量均与径流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泥沙量:r1=0.69,r2=0.84,r3=0.63;总氮量:r1=0.98,r2=0.89,r3=0.95;总磷量:r1=0.62,r2=0.47,r3=0.41),表明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流经植被过滤带后出流的泥沙量、总氮量以及总磷量。研究证实,茎秆密集的草本植被过滤带能有效拦截径流、泥沙、总氮以及总磷,对农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3.
徐晓锋  郭永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83-3985,4005
在植物水培污水净化系统中对污水浓度与氮磷净化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蕹菜作为水培植物材料,对设置5%、10%、20%不同浓度的化粪池出口污水,分别于第0、2、4、6、8、11 d测定TN、NH4+-N、过滤后总氮(fTN)、总磷(TP)、PO43-P、过滤后总磷(fTP)、CODCr、过滤后COD(fCODCr).结果表明,TN、TP的去除率随污水浓度升高而升高,水培液中TN、TP浓度随污水浓度升高而降低.适当提高污水浓度有利于提高污水中TN、TP的去除效率.尽管蕹菜对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没有影响,适当提高污水浓度也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污水浓度对铵态氮、磷酸根的去除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
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不同层次沉积物总磷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季节沉积物总磷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滇池沉积物(0—20cm)总磷(P)平均含量为2.16g·kg^-1,全湖全年在0.984.74g·kg^-1间变化,总体趋势是夏季高于冬季。沉积物总磷含量总体趋势的垂直分布为表层(0~5cm)〉中层(5~10cm)〉底层(10~20cm),除昆阳位点外,各层次呈显著性差异。5位点1年内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总磷(P)含量的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1.52-4.74g·kg^-1、1.26-3.96g·kg^-1和0.98-3.99g·kg^-1,各区域以昆阳沉积物总磷平均含量最高,斗南和新街沉积物总磷的含量最低。滇池不同区域沉积物(0-20cm)总磷(P)的含量分布依次为昆阳(3.59g·kg^-1)〉罗家村(1.97g·kg^-1)和海埂(1.96g·kg^-1)〉斗南(1.65g·kg^-1)和新街(1.64g·kg^-1)。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水体中磷的动态变化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95.
水库淹没土壤中磷浸出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底土壤中磷的浸出会对库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水库——瀑河水库为例,在现场调查基础上,使用蒸馏水和不同组分的3种模拟水分别进行模拟实验,考察库水中总磷与钙离子浓度对土壤中磷浸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与模拟水中总磷浓度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模拟水中的浓度变化比蒸馏水中的变化复杂;模拟水中总磷或钙离子浓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的浸出量较少,对库水水质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6.
几种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效果的研究靠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石菖蒲、灯心草和蝴蝶花3种不同植被系统、基质为河砂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的效果,并同无植被系统、相同基质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3种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随着污水中总氮浓度的增加,虽然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去除总氮的效果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仍然能维持较高的总氮去除水平,无植被的人工湿地总氮去除效果则下降较快.在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中,以石菖蒲植被人工湿地氮素净化能力最强,其次为灯心草和蝴蝶花,这与植被自身吸收同化污水中氮素水平以及植物根系微生物作用有关.对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本研究中由于污水中磷素浓度较低,无植被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素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的植物体中磷素仍有明显的吸收同化富集现象,其中石菖蒲吸收同化磷素能力最强,其次为蝴蝶花和灯心草,植被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对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一些酸性硫酸盐土壤磷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LIN 《土壤圈》2002,12(3):229-234
Forty-five acid sulfate topsoil samples (depth < 0.5 m) from 15 soil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11 locations along the New South Wales coast, Australia. There was an overall trend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HC1-extractable P to increase along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organic C and the HCl-extractable trivalent metals in the topsoils of some less-disturbed acid sulfate soils (pH < 4.5). This suggests that inorganic P in these soils probably accumulated via biological cycling and was retained by complexation with trivalent metals or their oxides and hydroxides. While there was no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pH and the water-extractable P,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water-extractable P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amounts of the HCl-extractable P. This disagrees with some established models which suggest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P in acid soils is independent of total P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cidity.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present in acid sulfate soils appeared to affect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Pin these soil systems.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a less disturbed wetland acid sulfate soil and a more intensively disturbed sugarcane acid sulfate s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clamation of wetland acid sulfate soils for sugarcane production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HCl-extractable P in the topsoil layer as a result of the reduced bio-cycling of phosphorus following sugarcane farm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addition of hydrated lime had no effects on the immobilization of retained P in an acid sulfate soil sample within a pH range 3.54.6. When the pH was raised to above 4.6, soluble P in the soil extracts ha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pH until the 15th extraction (pH 5.13). Thi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oor pH-soluble P relationship observed from the less-disturbed acid sulfate soils, suggests that soluble P was not clearly pH-dependent in acid sulfate soils with pH < 4.5.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不同动植物组合对衡水湖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以空心菜、木耳菜两种植物和鲫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动植物组合及单一植物对衡水湖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空心菜+鲫鱼组合对衡水湖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最好,试验进行15 d时,空心菜+鲫鱼组合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8%、42.86%;木耳菜+鲫鱼组合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88%、37.14%;两组单一植物组净化效果相对较差,空心菜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48%、28.57%;木耳菜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84%、20.0%。[结论]该研究为衡水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
对太湖竺山湾14个水质和4个底泥站点取样,测定其理化性质,研究水-表层沉积物边界层氮磷交换情况。结果表明:竺山湾污染比较严重,污染项目主要是TN(总氮)、TP(总磷)。 TN变化范围1.2~37.5 mg/L,相对于Ⅴ类水体超标89.13%。 TP含量在0.028~21.4 mg/L之间,相对于Ⅴ类水体超标20.80%。近底层水样铁、锰的含量远低于底泥含量,而硝酸盐含量接近或大于底泥含量。竺山湾不同站点的氮磷释放率跟底泥的硬度、孔隙度有关,呈正相关关系,氮的释放率普遍高于磷的释放率,表明竺山湾富营养化现象主要受N控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以沉水植物为先锋物种的生态净化系统处理农田退水磷污染的动力学性能。  方法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2种沉水植物型净化系统对农田退水总磷的净化效率及其动力学特征。  结果  至试验结束时(第49天),2种植物净化系统总磷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2.8%(苦草型)和84.0%(金鱼藻型),但两者总磷去除效率的差异在时间尺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动力学模拟分析发现:除Grau二级动力学外,一级动力学、Monod 动力学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均可以描述试验条件下总磷的去除过程[判定系数(R2)>0.930,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0.200],其中Monod动力学和Gompertz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R2>0.970),预测值与实验观测值之间吻合程度更好(RRMSE<0.110)。  结论  3种有效模型拟合获得的动力学常数在植物种类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指示总磷去除效率的动力学常数值一致表现为苦草型>金鱼藻型,表明苦草型净化系统除磷效率好于金鱼藻型。图5表2参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