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29篇
水产渔业   240篇
畜牧兽医   2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瓦氏黄颡鱼又名江黄颡鱼,俗称江颡,主要产于长江及其支流中,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黄颡鱼属,是该属中个体最大的种类,通常个体在250克左右,最大个体达1千克以上。我们开展了网箱养殖瓦氏黄颡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水域地点位于我市息烽县境内乌江小溪码头,平均水深200~300米,水质清新,全年平均水温20℃,溶解氧4.5毫克/升以上,pH值7.0~8.0。2.试验网箱(1)网箱规格:6米×6米×2.5米的双层聚乙烯无结封闭网箱,网目1~2厘米,养殖面积288米2。(2)网箱设置:用直径为5厘米铁管作框架,以油桶作浮子固定在小溪码头。网箱…  相似文献   
10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取自长江中上游合川、木洞、涪陵、彭水、巫山、宜昌及岳阳7个江段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4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出327个位点(200~2500 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28.75%~48.62%之间,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47~0.3074。遗传距离显示长江中上游南方鲇各群体间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木洞和合川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537),而合川和岳阳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2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866。聚类分析(UPGMA)显示,7个群体聚为两大类群,合川和木洞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之后与彭水、涪陵、巫山群体相继聚类形成类群Ⅰ,岳阳和宜昌群体则聚类形成类群Ⅱ。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长江中上游南方鲇野生群体间种质资源状况良好,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3.
杂交鲶(怀头鲶♀×鲶鱼♂)胚胎发育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温催产药物进行人工催产、授精 ,获得的杂交鲶受精卵平均卵径 1.6 4mm ,卵粒质量 3.5~ 3.6mg。利用 0 .3%胰蛋白酶对受精卵脱膜 ,解剖镜下连续观察 ,并将其分为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七个阶段 ,对所需时间和发育各时期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在 18.2~ 19.7℃水温条件下 ,孵化积温为 10 35℃·h ,经 5 1h2 6min孵化出苗。  相似文献   
104.
徐丹丹  黄燕  曾庆  李斌  彭作刚 《水产学报》2017,41(10):1489-1499
为进一步了解鲇这一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阐明该经济鱼类的种群历史动态,本研究对我国长江(上游、中游)、珠江、福建、海南、辽河地区的野生鲇样本进行mtDNA Cytb基因序列测定与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所分析的216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出78个单倍型,其中Hap_45在鲇不同群体中分布最为广泛;鲇总群体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948±0.009)和核酸多样性(Pi=0.017 99±0.000 55),暗示了其自然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单倍型系统发育与网络关系图分析显示,78种单倍型被分为4个分支,且不同单倍型分布相对集中,划分为4个谱系。中性检验与错配分析表明,不同水系野生鲇种群(4个谱系)在约晚更新世时期(0.04~0.05百万年)经历过近期种群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105.
不同摄食状态下南方鲇幼鱼肠道黏液细胞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分析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在正常摄食节律下摄食前(S0d)、摄食后64 h(S0d-64h)、饥饿16d(S16d)、饥饿32 d(S32d)以及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64 h(S16d-64h,S32d-64h)肠道各类型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结果发现,摄食后肠道各部位黏液细胞总数均有一定程度减少,其中前肠减少最为显著(P<0.05);中肠和后肠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中肠的III型黏液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肠腔中黏液增多,黏液细胞呈空泡结构。S16d组和S16d-64h组前肠和中肠的I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III型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S32d组和S32d-64h组前肠各类型细胞数量以及黏液细胞总数变化不明显(P>0.05);中肠的II型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IV型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饥饿和恢复摄食后肠各类型黏液细胞数目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南方鲇幼鱼肠道黏液细胞的摄食反应明显;饥饿胁迫以及恢复摄食后肠道黏液细胞的反应特征与肠道各段的生理功能相适应;面对营养胁迫时,肠道前段能迅速调节黏液细胞的数目,而后肠基本不变,可能是该鱼应对营养缺乏的保护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6.
巴沙鱼,在分类上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鲑科(Pangasiidae)鲑鲶属(Pangasius hanflma)鲑鲶(Haniltoa),是湄公河流域中特有的名贵高档经济鱼类。鱼体呈纺锤型、无鳞,口下位,成鱼腹腔内有3块较大的淡黄色油性脂肪。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广、容易饲养、  相似文献   
107.
应用密闭定容装置,测定了20℃、24℃、28℃时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大口鲇仔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有上升的趋势,耗氧率与温度之间有极显著关系;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3种温度耗氧高峰均出现在傍晚17~19时,低谷出现在清晨5~7时;窒息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08.
20 0 0~ 2 0 0 1年进行鲶怀 (怀头鲶♀×鲶♂ )杂交试验 ,2 0 0 1年获卵 5 2 3万粒 ,受精率 82 % ,孵化率12 9% ,获苗 5 5 4 2尾 ,经 2 7d培育 ,获大规格鱼种 185 2尾 (平均全长 12 8cm)。混养结果表明 ,杂交鲶比鲶更适合套养。  相似文献   
109.
唐攀 《齐鲁渔业》2014,(8):32-33
湖南省沅江市阳罗洲镇近几年在翘嘴红鲇苗种培育方面已形成一定规模。自2012年6月2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历时18个月,笔者自筹资金在七子浃村4组租赁鱼塘4000m2(6亩)进行示范性试验培育大规格翘嘴红鲇鱼种,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以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10.
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分离、克隆出鲇(Parasilurus asotus)垂体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 099 bp,包括129 bp 5′非翻译区、648 bp阅读框以及322 bp 3′非翻译区,阅读框共编码215个氨基酸,POMC前体蛋白的结构主要由信号肽(Met1-Ala28)、N端多肽(Gln29-Asp10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Ser 105-Met144)、α-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α-MSH,Ser105-Val 11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中叶肽(CLIP,Arg123-Met144)、γ-促脂解激素(γ-LPH,Glu145-Ser158)、β-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β-MSH,Asp161-Ser177)和β-内啡肽(β-EP,Tyr178-Leu215)构成。分子量计算值为24.66 kD,理论等电点为7.25。同源性分析表明鲇与斑点叉尾的相似性高达88%,其构成多肽中α-MSH、β-MSH、β-EP、CLIP保守性逐渐降低,而γ-MSH、连接肽(JP)、γ-LPH是变异比较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