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7篇
  免费   581篇
  国内免费   881篇
林业   1104篇
农学   894篇
基础科学   854篇
  1282篇
综合类   8742篇
农作物   707篇
水产渔业   2442篇
畜牧兽医   6459篇
园艺   1343篇
植物保护   772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640篇
  2021年   705篇
  2020年   571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652篇
  2016年   802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160篇
  2013年   1090篇
  2012年   1478篇
  2011年   1563篇
  2010年   1430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274篇
  2007年   1148篇
  2006年   1069篇
  2005年   978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823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614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49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7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6 毫秒
971.
苦参与TMP对仔猪黄痢病原菌的联合抑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仔猪黄痢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将TMP作为抗菌增效剂与苦参联合使用进行仔猪黄痢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探讨TMP与苦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苦参和TMP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750 g/ml和1.250 mg/ml。TMP和苦参联合使用后,TMP和苦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下降至单独使用时的1/2,即TMP浓度为0.625 mg/ml时,可使苦参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降低至0.375 g/ml。FIC指数为1.0,说明TMP和苦参联合使用的抑菌作用是相加作用,抑菌效果显著。[结论]TMP和苦参联合使用可增强苦参的抗菌活性,取得良好的抑菌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用量,降低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摸索无透明带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ZFOs)电激活的条件和无透明带孤雌激活胚胎(ZFEs)的体外培养方式,为手工克隆法生产广西巴马小型猪体细胞核移植奠定基础。[方法]用不同场强、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激活ZIOs、ZFOs,用不同培养方式(微滴法和微穴法)培养ZIEs和ZFEs,检查第7天的囊胚率及囊胚的总细胞数。[结果]有带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125 V/(mm.80μs),微滴法培养的囊胚发育率为(30.54±11.06)%;无带猪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电激活最佳场强和脉冲时程为85V/(mm.80μs),微穴法培养,其囊胚发育率为(12.77±6.98)%;单次脉冲的激活效果好于多次脉冲。[结论]对有无透明带胚胎的培养方式,微穴法培养无透明带胚胎,微滴法培养有带胚胎较合适,一次脉冲可以有效激活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973.
茶树与大豆间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养分状况、茶叶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大豆品种和两个茶树品种,分春、夏两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英德基地酸性土茶园进行田间试验,分别调查了茶、豆间作对土壤pH、氮、磷、钾、钙、镁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株宽及百芽重等生长指标以及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的影响。【结果】幼龄茶园中间种大豆,大豆秸秆回田后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能显著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全氮含量;茶、豆间作能有效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增强幼龄茶园的树势、培养树冠,为成龄茶园的丰产打下基础;茶、豆间作还能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从而显著地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结论】选择适宜的大豆品种进行茶、豆间作,在增收两季大豆的情况下,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提高茶叶产量,是一种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974.
甲醇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鳅为试材,采用微核测试法研究不同浓度甲醇(0~18.0 ml/L)及不同染毒时间(4~6 d)对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甲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甲醇染毒时间延长而增加;t检验表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甲醇对泥鳅的红细胞造成显著的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975.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湿地基质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土壤培养和污水模拟试验相结合,选择4种基质研究其微生物活性变化及其对氮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子/土壤/泥炭的混合物,土壤/砂子的混合物,土壤和砂子的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和酶活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微生物活性的大小顺序是:砂子/土壤/泥炭混合物>土壤>土壤/砂子混合物>砂子.基质微生物活性受其碳含量影响并与碳含量呈正相关.氮去除量与基质微生物活性有关,并与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基础呼吸呈显著正相关(P<0.05).微生物活性可以作为反映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7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蜡丁,昂刺等,是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内陆水域,它以其内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黄颡鱼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7.
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主要消化酶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 ℃、50 ℃和65 ℃,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 ℃、50 ℃和35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 ℃、30 ℃和35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鱼蛋白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前肠>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强弱为:前肠>胃>肝胰脏.  相似文献   
978.
植物遗传资源微核心种质是种质资源和核心种质研究领域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微核心种质以1%的样品量代表了整个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使与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精确评价成为可能,为育种工作中有利基因的筛选提供极大便利。本文综述了微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并探讨了应用微核心种质评价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的策略。  相似文献   
979.
郝绪春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72-172,174
以卷叶率、防治效果、有虫率、有虫率防效为考察指标,进行30%毒死蜱微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0%毒死蜱微乳剂1500g/hm2、30%毒死蜱微乳剂1800g/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对水稻安全。在稻纵卷叶螟发生量较大的年份推荐在害虫卵孵高峰期施药,施药剂量为微乳剂1800g/hm2,在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年份推荐施药剂量微乳剂150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80.
通过216d的池塘高效健康主养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放养和安全健康生产,可提高产量和效益。放养规格为18.5g/尾的黄颡鱼种9万~15万尾/hm2,搭养规格为80g/尾鲢鱼种3000尾/hm2、100g/尾鳙鱼种900尾/hm2、6g/尾泥鳅鱼种4500尾/hm2,试验获得较好的效益。通过主养鱼不同放养密度以及搭养鱼类相同的比例,均达到总体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