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6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589篇
林业   804篇
农学   987篇
基础科学   1696篇
  774篇
综合类   7268篇
农作物   610篇
水产渔业   967篇
畜牧兽医   5206篇
园艺   808篇
植物保护   437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642篇
  2020年   520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632篇
  2014年   1199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231篇
  2011年   1314篇
  2010年   1224篇
  2009年   1262篇
  2008年   1013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925篇
  2005年   784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634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探讨了微域尺度(32 m长的横剖面)苏打碱土的特征以及植被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沿洼地向高平地土壤表现为盐化草甸土-浅位柱状苏打碱土-白盖苏打碱土-中位柱状苏打碱土的分布格局.植被为圆叶碱毛茛/蔚蓄蓼群落、鹅绒委陵菜群落、羊草/寸草苔群落、裸地以及羊草/星星草/虎尾草群落,其中委陵菜/篇蓄蓼群落、羊草/苔草群落沿洼地呈环状分布,裸地以及碱茅/虎尾草/羊草群落呈斑状分布.洼地边缘的植被具有最高的物种丰富度和覆盖度,生物量也最高;高平地的植被矮小,生物量较少.裸地的盐分含量较高(可达3.38%),土体紧实,限制了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992.
胡运芳 《饲料广角》2010,(10):47-50
<正>第一章饲料蓝海1正大饲料20世纪70年代前,中国几乎没有工业饲料及饲料工业的概念。畜禽养殖还处于一家几头猪、几只鸡的农户散养的初始阶段,没有养殖成本、利润意识,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只为  相似文献   
993.
目前,由于多数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不耐热,在60℃几乎全部被杀灭,经受不住饲料制粒与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的破坏作用,因而活菌数量少、菌种活性低就成了生产动物微生态制剂公认的难题。尽管采用冻干技术、稳定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及包膜等先进工艺,但也克服不了高成本、繁制备等缺点。而且这类产品在饲喂过程中不经常单独使用,而是与抗生素、矿物质预混剂、多维预混剂、浓缩料等配合使用,这样也会使活菌数显著下降,并且产品贮存条件要求较高,需密封、低温、避光、冷藏等等。因此,利用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euhurablestate,VBNC)性质,筛选VBNC菌种将会为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提供新的办法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将4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微生态制剂1组、微生态制剂2组、微生态制剂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的三种微生态制剂产品。[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1组、微生态制剂2组、微生态制剂3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均显著增加(P<0.05),体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微生态制剂1组的平均日采食量、乳脂率均显著增加(P<0.05),料奶比显著降低(P<0.05)。与微生态制剂2组相比,微生态制剂1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乳蛋白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说明三种微生态制剂产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乳品质,以微生态制剂产品1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堆肥方式对奶牛粪便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奶牛粪便为原料,进行了堆肥槽、露天条垛和接种外源微生物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露天条垛堆肥相比较,堆肥槽能节省50%以上土地,并可防止二次污染;露天条垛堆体温度升高至50℃比槽式堆体提前了3d;接种外源微生物制剂堆体升温至50℃比未接种的提前2~3d;本试验中各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变化表明,牛粪经过20d堆肥处理后就对植物无毒性。  相似文献   
996.
为开发乌鳢制品以对其不同部位进行高值化利用,针对传统热辅助解吸-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时间长、解吸附不充分等问题,本试验通过激光促释解吸(LID)HS-SPME-GC/MS方法对乌鳢内脏、肌肉、皮和鳃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收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确定重要特征气味物质。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约5 min。从乌鳢的内脏、肌肉、皮和鳃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酯类和其他类等挥发性成分;其中,肌肉中己醛含量最高,为15.45μg·kg-1;而皮中壬醛的含量最高(18.52μg·kg-1),内脏中最低。4个部位中,肌肉和皮的醛类物质总含量较高,分别为33.64和37.55μg·kg-1。PCA和OPLS-DA结果显示,壬醛、己醛、1-辛烯-3-醇是判别4个部位最主要的3种物质,呈现鱼腥味、青草味、脂肪味、油腻味、土腥味等,是乌鳢气味特征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为激光促释快检技术在鱼肉样品挥发性成分测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不同位置鱼鳞坑的水土保持效果,确定合理的鱼鳞坑布置原则,为生态脆弱区鱼鳞坑选址与效果评估提供实证研究。[方法]以坝上草原千松坝为研究区,在阴坡、阳坡和河谷分别设置样地,对比鱼鳞坑区和对照区的水土状况,分析不同位置鱼鳞坑对生物量、土壤容重、根系层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1)阳坡、阴坡、河谷的鱼鳞坑均增加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系深度、TN含量,DOC等指标,降低了土壤容重。(2)阴坡、阳坡、河谷的鱼鳞坑水土保持效果差异较大;阴坡、阳坡鱼鳞坑均能显著增加植被的根系深度(p<0.05)(阴坡104.19%,阳坡42.87%),而阴坡鱼鳞坑对土壤容重、TN含量、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更显著(p<0.05)(分别减少9.26%,增加148.05%,增加136.32%);河谷鱼鳞坑能显著增加土壤氨氮和硝态氮(p<0.05)(125.16%,174.53%)。(3)鱼鳞坑位置、修建时间对水土保持指标影响较大,坡位的影响较小;随着鱼鳞坑修建时间的增长,地上地下生物量、TN含量、根系深度增加,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4)土壤侵蚀严重地区的鱼鳞坑水土保持效果更显著。[结论]...  相似文献   
998.
对元谋干热河谷微区域集水造林试验区不同水分处理下石榴的水量平衡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和坡面汇集径流是集水系统植树带的水分输入,其中降雨占输入的90.2%;坡面汇集径流量占水分输入量的9.8%。蒸散是水分输出项,整个生长季内,不同水分处理的土壤水分均有盈余,但不同水分处理间的蒸散量和土壤水分盈余量存在差异,土壤含水率为10.08%,11.63%,13.23%,14.79%,16.85%和19.14%的总蒸散量分别占系统水分输入的44.5%,60.8%,67.0%,82.0%,85.4%和87.0%;土壤水分盈余量分别占系统水分输入的55.5%,39.2%,33.0%,18.0%,14.6%和13.0%,表现出蒸散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水分盈余量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2)石榴的生长状况与土壤水分状况相关。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有利于石榴的生长发育。对于元谋干热河谷而言,土壤含水率控制在14%~15%的供水较好,这时,在节水的同时又对石榴的生长未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益微——足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依据微生态理论研制的新型微生态制剂。它是认错质芽孢杆菌中筛选出的有益的菌株研制成的活菌制剂,该菌能产生大量的SOD酶,可为生物机体提供外源SOD酶,能清除细胞中的过氧化物,延长细胞生命、增强机休的免疫能力。为切实了解益微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饲喂肉鸡的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研制的益微作饲料添加剂。1.2 第一批试验肉鸡(AA鸡)购自上海申藤公司;饲料采用大江公司生产的肉鸡料;饲养时间:1993年10 月27日~12月8日。第二批试验肉鸡(AA鸡)购自浦东新区黄楼镇杜甫亭孵坊;饲料来用上海新杨饲料厂的肉鸡粉料;饲养时间:1994年4月15日~6月11 日。两批鸡都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添加益微的为试验组,不添加的作对照组;两组的饲养条件都相同。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明确旱地红壤微生物活性及作物产量对花生壳及其生物炭的响应规律。  方法  本研究在江西旱地红壤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根据“等碳量还田”原则设置7个处理。包括常规管理(CK),施用花生壳3000 kg hm?2(S1)、4500 kg hm?2(S2)、6000 kg hm?2(S3),施用花生壳生物炭1000 kg hm?2(BC1)、1500 kg hm?2(BC2)、2000 kg hm?2(BC3),各处理均种植红薯。通对红薯生育期内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探讨花生壳及其生物炭对旱地红壤微生物活性及红薯产量的影响。  结果  施用花生壳及其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花生壳及其生物炭的施用提高了土壤FDA水解酶和土壤脱氢酶活性,且均以苗期S2比CK增加最显著,增幅分别达54.78%和47.79%。花生壳及其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在块根形成初期S3增加最显著,达31.33%,土壤蔗糖酶活性以苗期S3增加最显著,达69.42%;施用花生壳及其等碳量生物炭均能提高红薯产量,红薯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适量的花生壳及其生物炭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增加红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