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7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925篇
林业   927篇
农学   1014篇
基础科学   328篇
  2796篇
综合类   9609篇
农作物   550篇
水产渔业   888篇
畜牧兽医   7634篇
园艺   949篇
植物保护   870篇
  2024年   320篇
  2023年   956篇
  2022年   1106篇
  2021年   1012篇
  2020年   784篇
  2019年   978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794篇
  2014年   1300篇
  2013年   1261篇
  2012年   1734篇
  2011年   1835篇
  2010年   1585篇
  2009年   1493篇
  2008年   1563篇
  2007年   1333篇
  2006年   1277篇
  2005年   987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43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6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果园生草对土壤环境及果实品质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生草是保持果园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环境的有效技术,该研究综述了果园生草对土壤环境及果实品质相关因素的影响,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果实品质3个方面概括了果园生草对土壤环境及果实品质生理生化响应,并对今后果园生草研究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果园生草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2.
文章从生物质能源制备的厌氧发酵原理出发,依据厌氧发酵的原理,对猪粪、鸡粪、牛粪及秸秆为原料进行实验,利用DGGE法进行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分析,有利于为不同原料制取生物质能源,提高能源产出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3.
为探讨长期玉米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生化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从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连续5个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定位试验。设4个耕作处理,分别是连续旋耕秸秆不还田(RT)、连续旋耕秸秆还田(RS)、连续深耕秸秆还田(DS)及前2年旋耕秸秆还田第3年深耕秸秆还田(TS)。与RT相比,连续5年秸秆还田显著提高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无机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脲酶、蛋白酶、硝酸还原酶和蔗糖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别提高23.1%~59.3%、13.2%~40.7%、14.1%~28.8%、10.9%~19.5%和31.9%~42.5%。秸秆还田使各土层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与DS及TS相比,RS显著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养分状况及生物活性,10~30 cm土层则显著降低。连续旋耕至第3年,无论秸秆还田与否,小麦均表现减产;DS与TS处理则表现持续增产,平均年增产3.2%和3.9%。本研究表明在黄淮海东部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2年旋耕后接1年深耕的耕作模式有助于改善耕层土壤质量和提高冬小麦生产力。  相似文献   
924.
925.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不同红锥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红锥人工林合理经营和持续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红锥纯林、红锥+湿地松混交林、红锥+米老排混交林、红锥+火力楠混交林4种红锥林型人工林0~60 cm土层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红锥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以及变化规律。【结果】4种林型3个土层(0~20、20~40、40~60 cm)间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容重(ρb)、含水率(θg)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均差异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4种林型的SOC、TN、全磷(TP)、θg均表现为逐渐降低,ρb表现为逐渐增大。0~60 cm土层4种林型间SOC、TN、TP、θg、pH值、ρb均差异极显著。其中红锥+米老排混交林土壤SOC、TN、TP、θg和MBC、MBN均最大,pH值和ρb最小;红锥纯林土壤SOC、TN、TP和MBC、MBN均最小,pH值和ρb最大。相关分析表明,MBC与SOC、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MBN与SOC、TN、TP呈显著正相关,与ρb呈显著负相关;SOC、TN、TP与ρb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红锥混交林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地,且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26.
木麻黄是我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中的主栽树种,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形成共生关系,提高自身耐干旱、抗贫瘠、抗盐碱等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与木麻黄根系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微生物主导的物质代谢循环是植物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反之木麻黄的根系分泌物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文中综述了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尤其是接种弗兰克氏菌(Frankia)及菌根菌提高木麻黄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木麻黄与根系微生物体系的促生、抗逆机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27.
以不同栽培代数的木麻黄(第1代FCP、第2代SCP、第3代TCP)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运用BIOLOG微平板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多代连栽响应。结果表明,不同代数的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连栽后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率显著下降。在6类碳源中,除胺类外,其他5种碳源均呈现FCP>SCP>TCP。PLFA分析共检测到11种PLFA生物标记,FCP土壤微生物PLFA生物标记总量明显高于SCP和TCP,3个代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PLFA生物标记是i16:0、a15:0和18:1ω9c。土壤中特征微生物含量差异明显,细菌分布量最大,其次是真菌和放线菌。随栽植代数增加,细菌含量减少,真菌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FCP>TCP>SCP,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可见木麻黄连栽显著影响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因此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可能是导致木麻黄连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8.
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森林凋落物数量,进而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凋落物量输入处理(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加倍、对照)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去除凋落物相比,凋落物加倍后0~10 cm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氮(TN)、有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30%、49.66%、12.77%和13.90%。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P<0.05),但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凋落物加倍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真菌(F)丰度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分别比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高68.35%、63.35%、82.65%、69.02%、40.56%和65.85%,而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真菌与细菌比值则分别降低11.64%和26.67%。冗余度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该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可见凋落物输入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这对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9.
930.
为探寻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中龄林或近熟林阶段地力衰退的机制,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与常规实验分析方法结合,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以及全分解层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以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采用冗余分析法探索枯落物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及养分储量随林分发育呈倒“V”字型变化趋势,在近熟林阶段最大,微生物数量、均匀度指数在中龄林或近熟林最低。不同发育阶段林分优势细菌种类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优势真菌的种类明显不同,尤其是在近熟林半分解层。中龄林与近熟林未、半分解层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主要受pH、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全钾、C/N以及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因此,日本落叶松纯林在中龄林与近熟林阶段需强化植被管理,适时开展修枝间伐等经营措施,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改善枯落物性质,加速养分循环,缓解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