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3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642篇
林业   382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1513篇
  3495篇
综合类   154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63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耦合电路,即互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相当广泛,象各种变压器、互感器等等。具有互感的耦合电路,其基本原理是对一个线圈加激励(电压源或电流源),由于磁通的角链在另一个线圈上则感应出  相似文献   
23.
24.
依据航片判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和水文数据,利用流域自身对比法,得出森林变化对河川径流泥沙的定量关系。文中还阐明本方法的技术关键——消除降雨量不同对水沙的影响.该方法具有适合我国国情、费小效宏、精度较高、简捷易行等优点,值得推广提倡。  相似文献   
25.
天然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百平  阎晋民 《沙棘》1996,9(4):32-36
利用人工降雨机在天然沙棘林内进行百年一遇短历时降雨试验,测得荒坡径流、侵蚀量分别为39 300m~3/km~3和865t/km~2,而郁闭度0.7的沙棘林径流侵蚀量分别比荒坡减少88.67%和99.03%。郁闭度越大,减水减沙效益越显著。当郁闭度>0.5时减水减沙效益迅速提高。在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中,林地枯落物层和根系层占主导地位,林冠层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6.
27.
28.
发动机动力好、油耗低、功率大、振动小、输出扭距大.满足了田间作业的动力需求,使用可靠。  相似文献   
29.
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田间试验和对现有径流模型及土壤水分平衡模型改进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该模型以日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状况、作物生长发育及耕作管理措施,模拟不同耕作管理体系下地表径流和田间水分平衡的变化。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主要对径流曲线数字(USDA—Curve Number)法进行了改进,在PERFEC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坡度和降雨强度两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模型较全面地考虑了残茬覆盖、耕作、坡度及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对径流的影响;采用简单实用的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考虑作物覆盖与残茬覆盖对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影响。通过田间径流试验和根层有效贮水量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了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0.
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风水侵蚀交错带的研究 ,对景观、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GIS技术为支撑 ,定量计算出我国风水侵蚀带。在分布特征上 ,主要分布我国北方地区 ,其中以西部沙漠 ,北部山脉沿线为重 ,这种分布与气候、地貌分界有明显联系。 49.6 %风水侵蚀复合带的降水量小于 2 0 0mm。风水侵蚀复合带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 ,占 41.8% ,其次为耕地。两种类型的分布 ,草地以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交错分布为主 ;而耕地是有重心的分散分布。风水侵蚀复合带的总体侵蚀要强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