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91篇 |
免费 | 473篇 |
国内免费 | 4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33篇 |
农学 | 778篇 |
基础科学 | 122篇 |
318篇 | |
综合类 | 6754篇 |
农作物 | 705篇 |
水产渔业 | 154篇 |
畜牧兽医 | 2530篇 |
园艺 | 1848篇 |
植物保护 | 20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450篇 |
2022年 | 519篇 |
2021年 | 550篇 |
2020年 | 461篇 |
2019年 | 505篇 |
2018年 | 301篇 |
2017年 | 398篇 |
2016年 | 493篇 |
2015年 | 542篇 |
2014年 | 695篇 |
2013年 | 596篇 |
2012年 | 868篇 |
2011年 | 825篇 |
2010年 | 816篇 |
2009年 | 862篇 |
2008年 | 824篇 |
2007年 | 675篇 |
2006年 | 637篇 |
2005年 | 583篇 |
2004年 | 506篇 |
2003年 | 412篇 |
2002年 | 366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306篇 |
1999年 | 255篇 |
1998年 | 249篇 |
1997年 | 230篇 |
1996年 | 211篇 |
1995年 | 218篇 |
1994年 | 167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89篇 |
1991年 | 193篇 |
1990年 | 150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应用LSAB染色技术检测12头人工感染PRRSV美洲株(ATCCVR-2332)或国内分离株(B96-4,B96-5)的SPF仔猪组织细胞内的PRRS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100%。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清晰、稳定、重复性好,是一种检测组织细胞内PRRSV抗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2.
<正>仔猪白痢也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排出灰白色、浆糊状稀便,带有腥臭味。仔猪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和等孢球虫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原虫病。球虫寄生哺乳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上,可使仔猪发生腹泻、消瘦、脱水而死亡。仔猪等孢球 相似文献
273.
274.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75.
接种鉴定了由9种植物分离得到的12个大丽轮枝孢(VerticiliumdahliaeKleb.)菌株对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和苜蓿(Medicagosativa,M.falcata,M.media)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绿豆、西瓜、茄子、棉花、向日葵、番茄、马铃薯、萝卜和沙打旺分离菌株都能正常侵染沙打旺,引起典型表观症状和维管束变色。绿豆和西瓜分离菌株侵染苜蓿后能引起轻微的表观症状,其他菌株侵染后仅引起维管束轻度变色,但由变色部分可分离出大丽轮枝孢,这表明苜蓿可以无症带菌。 相似文献
276.
从落叶松梢栖真菌筛选出对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落叶松枯梢病进行生物防治。将自落叶松梢部分离到的11种梢栖真菌与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根据被覆盖程度、抑菌率、拮抗系数和防治预试验的结果,综合评价后发现:粪生粪壳、深绿木霉和球毛壳3种梢栖真菌对落叶松枯梢病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利用这3个菌株在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国富沟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为粪生粪壳>代森锰锌400倍液>深绿木霉>球毛壳;深绿木霉和粪生粪壳喷洒浓度50%和球毛壳喷洒浓度75%时,真菌多样性最多,梢栖真菌系统较其他浓度更为稳定,与化学防治相比,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具有不污染环境的优势。 相似文献
277.
对照株及标准抗血清 MMP1、MMP4、鸽霉形体694株及3种相应的抗血清。培养基 修改的F14-6培养基(含葡萄糖)、精氨酸培养基。试验鸽 武汉市郊某养鸽专业户及市场上购买的食用鸽共70只。 相似文献
278.
应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分析普通菜豆品种中尖镰孢菜豆专化型定殖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尖镰孢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引起的菜豆枯萎病是菜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维管束类病害之一, 防治该病害有效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因此, 一种能够从菜豆受侵染组织中准确鉴定并定量检测枯萎病原菌含量的方法将有助于筛选抗性品种, 应用于普通菜豆枯萎病抗病育种。本研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定殖于菜豆组织中的枯萎病原菌准确定量的新方法。该技术对根、茎组织中病原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 pg, 能在接种病原菌6 d后明显区分抗病性不同的品种, 可在菜豆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前准确鉴定不同品种抗性水平的差异。经验证参试的感病品种BRB-130和A0640-1根、茎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DNA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260205和黑芸豆, 与表型鉴定的结果完全符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快速、准确、高效定量菜豆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 这对指导菜豆抗病育种和植物病害传播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79.
280.
1 常用药物抗生素类.氯霉素为白色品粉,味苦,粉剂和片剂难溶于水,抗菌谱广.最常用于霍乱和沙门菌病,亦可用于大肠杆菌病、溃疡性肠炎、葡萄球菌病、传染性鼻炎、霉形体病等.用量为,每千克饲料拌入1克,连用3~5天.链霉素,可经饮水给药,在水中较稳定.主要治疗霉形体病和传染性鼻炎,有高效.对其他革兰氏菌虽有效,但非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