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5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林业   621篇
农学   766篇
基础科学   121篇
  310篇
综合类   6586篇
农作物   691篇
水产渔业   150篇
畜牧兽医   2488篇
园艺   1806篇
植物保护   2004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445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541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824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670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12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21.
介绍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引起的黄姜(Dioscorea zingibernsis)新病害——黄姜灰霉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2.
刘永琴 《植物医生》2003,16(6):10-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陕西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蔓延快,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30%,个别严重地块可达60%以上,对玉米  相似文献   
123.
谢道同 《广西植保》2003,16(2):15-17
食用菌侵染性病害 (杂菌污染 )分为竞争性病害和寄生性病害。竞争性病害是污染的杂菌与食用菌争夺营养物质和水份 ,抑制食用菌生长 ,甚至布满整个培养料 ,有的分泌毒素杀死食用菌菌丝 ,但通常不直接寄生为害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寄生性病害则寄生于食用菌菌丝和子实体 ,造成为害。  蘑菇是生料开放式栽培 ,发生的侵染性病害有数十种之多 ,其中在广西发生普遍而又危害特别严重的真菌侵染性病害 ,有木霉、胡桃肉状霉、白色石膏霉、小菌核病及褐腐病等。1 木霉 又叫 :“绿霉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科的木霉属 ( Trichoderma) ,常见的是绿色…  相似文献   
124.
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 ,哈茨木霉对水稻恶苗病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 ,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 106~107个 /mL时 ,对恶苗病菌的抑制力达 92.33%。通过哈茨木霉菌液和 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抑制效果的比较 ,哈茨木霉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 107个 /mL与施保克质量浓度 1μg/mL的抑菌效果接近 ,分别为 76.7%、75.4%。显微摄影结果显示 ,哈茨木霉以附着胞附着在恶苗病菌菌丝上 ,然后穿透菌丝在其内生长 ,或与恶苗病菌的菌丝平行生长 ,然后再侵入病菌内寄生。  相似文献   
125.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经氯酸盐诱导处理,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突变体)59株,其中nit1型38株,nit3型10株,nitM型11株。所有nit突变株分别在PDA斜面转管培养3次(21 d)后,除6株恢复成野生菌株外,其余多数nit突变菌株表现稳定。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其中以nitM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灰葡萄孢菌营养体亲和性时应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相似文献   
126.
哈茨木霉几丁质酶诱导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几丁质和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细胞壁作唯一碳源诱导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TC3和P1产生几丁质酶,用硫酸铵沉淀法制备几丁质酶粗提液。上述木霉菌株内切几丁质酶活性(对胶体几丁质浑浊度的减少率)分别为79.8%、74.4%和76.0%,均显著高于非诱导的阳性对照。培养第5 d几丁质诱导的木霉菌株NF9和TC3内切几丁质酶活性显著高于由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诱导的酶活性。体外测定表明,通过诱导的木霉菌株TC3、NF9和P1几丁质酶粗提液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拮抗圈直径可达38、21和23 mm,与非诱导的阳性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木霉几丁质酶拮抗作用的特点及生防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7.
引起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的萎蔫短小杆菌新致病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在内蒙古临河市新发现了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从病斑所分离的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进行了鉴定,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不规则短杆状,有一根鞭毛、亚极生或侧生,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Cur. flaccumfaciens),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定名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 Chen et al.,2000(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28.
20 0 1年在昆明市呈贡县大渔乡发现一种香石竹新病害 ,症状与香石竹叶斑病相似 ,发病率一般在30 %~ 5 0 % ,有的田块可达 90 %以上 ,对香石竹切花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经对花农送检的样品进行了鉴定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症状 :主要危害香石竹叶片及花萼 ,多发生于中上部叶片 ,初期为淡绿色水渍状小斑点 ,后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直径为 0 3~ 0 8cm ,病斑边缘紫红色 ,外有淡黄色晕圈 ,中间部分为灰白色 ,病斑中央轮生有淡黑色的粉状霉层 ,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湿度大时为墨绿色。病斑进一步扩展可相互重叠 ,使叶片上部…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姬松茸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设施,通过对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进行了姬松茸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姬松茸在利用草炭土作为覆土时易产生菌被,产量较常规栽培高,试验中的2号和3号菌株的表现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0.
双孢蘑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及单糖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双孢蘑菇(Agarigus bisporus)子实体中提取多糖,提取率为0.65%,DEAE-Cewllulose-52柱层柱纯化了多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一条带,为蛋白结合多糖,多糖水解液纸层析结果表明,多糖由D-果糖和D-葡萄糖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