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10篇
  61篇
综合类   792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224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了筛选出药食两用的桑品种,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测定在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海南栽培的31个桑树品种中桑叶DNJ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强桑2号中DNJ含量最高,为0.368 mg/g,其次是大十、大白珍珠,分别为0.323、0.315 mg/g;黑珍珠桑、桂芒桑、红...  相似文献   
992.
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效应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四霉素对9株不同地区来源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活性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2 30~0.012 7 μg/mL、0.000 50~0.013 μg/mL;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略低,其EC50值为0.601 6~1.394 μg/mL。显微观察发现:经四霉素处理后,番茄叶霉病菌新生菌丝生长受阻、部分菌丝末端分支增多、变粗;分生孢子萌发受抑制,芽管膨大变粗、生长受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四霉素有效成分6.75和20.25 g/hm2处理后,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防效分别为74.40%和83.09%,治疗防效分别为67.92%和76.68%,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540 g/hm2)的处理防效。  相似文献   
993.
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我县防治纹枯病主要应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主要是叶青双等。因使用年久,现各地反映,效果下降。为开发新型药剂,我们对新植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筛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芽管伸长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探究了4种毒力较高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各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4种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516 3、1.538、1.605和0.648 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64 4、1.359、1.127和0.002 5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89 6、0.144 7、0.060 4和0.001 5 mg/L;啶酰菌胺、百菌清和肟菌酯3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较强,3种药剂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564、0.373 0和0.021 3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629 5、0.233 4和0.405 0 mg/L,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大于16 mg/L;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可引起黄瓜靶斑病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隔膜间距变小、菌丝节间肿大、主菌丝上二次分枝发生频繁、菌丝变形黏连、菌丝新分枝处生长受抑制或分生孢子生长变形。研究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5.
通过考察短梗霉素A(AbA)对灰葡萄孢菌野生株BcAUR1及其AUR1基因内含子缺失突变株BcAUR1a生长的影响,明确AbA抑制真菌生长的机理。AbA敏感性试验表明,低浓度AbA(8μg/mL)显著抑制野生株BcAUR1菌体的生长,高浓度AbA(50μg/mL)存在下观察不到BcAUR1的生长迹象。突变株BcAUR1a则不受AbA的影响,在低浓度和高浓度AbA存在下均能正常生长。AbA抑制BcAUR1侵染柑橘果实,但BcAUR1a在高浓度AbA存在下也能够有效感染柑橘果实。这两个试验均证实了突变株BcAUR1a具有AbA抗性。电镜观察表明,AbA引起BcAUR1细胞质膜和内膜系统形态异常,质膜和液泡膜断裂,细胞内物质泄露。AbA抑制灰葡萄孢菌生长的机制是由于IPC合成酶受到抑制,导致鞘磷脂类物质合成不足,细胞膜结构破坏,胞内物质外漏。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棉苗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梅岭霉素、阿维菌素对其逐代进行抗性选育,至第9代,测定了两个抗性种群的抗性水平、生命力和繁殖力。结果表明:梅岭霉素抗性种群的抗性达7.9倍,其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和后代若螨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54.08%、39.93%、6.57%和-15.44%。阿维菌素抗性种群的抗性达5.8倍,其雌成螨寿命、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和后代若螨成活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5.88%、10.87%、5.86%和-9.32%。由此发现梅岭霉素和阿维菌素对二斑叶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一定有利作用,抗性风险性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97.
四地区小麦纹枯病菌对6种杀菌剂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山东和江苏的4个小麦产区采集分离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菌株,为明确小麦纹枯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抗性现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个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三唑酮、井冈霉素、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苯醚甲环唑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结果表明:江苏镇江菌株(JZ)对三唑酮和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高达20.46和23.31倍,山东聊城2个菌株(L1和L2)和泰安菌株(TA)对三唑酮的抗性分别为14.26、10.10和11.98倍,滕州菌株(聊)和泰安菌株(TA)对井冈霉素的抗性分别为14.92和10.46倍。5个菌株对戊唑醇、咯菌腈、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抗性均不明显,其中戊唑醇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8.
为明确中国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及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两种药剂对采自该省15个地市的98株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显示: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分别在0.023~0.852和0.035~0.512 μg/mL之间;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原菌群体中虽已出现对井冈霉素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77.6%和99.0%的菌株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频率仍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424±0.081)和(0.124±0.043)μg/mL分别作为小麦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基线;井冈霉素的平均EC50值是甲基立枯磷的3倍,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立枯磷更为敏感;不同地理来源病原菌群体间对井冈霉素和甲基立枯磷的敏感性均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小麦纹枯病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可持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200 9χ-2.0904(r2=0.9681),其EC50为0.08μg/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植株喷施申嗪霉素有效成分剂量6.45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99.37%和81.23%;喷施申嗪霉素3.23μg/mL后第1、8、15天接种水稻纹枯病菌,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00.00%,60.54%和64.58%,且与喷施井冈霉素有效成分剂量50μg/mL的防治效果94.43%、64.17%和30.49%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毒力及保鲜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不同浓度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Alternaria Nees ex Wallr.的室内毒力以及对冬枣低温贮藏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39.56和208.48 mg/L,与对照药剂咪鲜胺、异菌脲相比,EC90值无显著差异;经500~1 000 mg/L 的纳他霉素处理可显著抑制冬枣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并使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对保持果实硬度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抑制了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Vc)含量的下降。经1 000 mg/L纳他霉素处理的冬枣贮藏到60 d其商品率达87.3%,高于对照组的商品率(72.9%);贮藏到100 d其商品率仍可达到75.0%,显著高于对照组(5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