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果实模型诱捕器和雄性性诱剂在野外田间对南亚果实蝇进行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不添加性诱剂、添加液体性诱剂、添加1片固体性诱剂3种处理对黄瓜、脐橙、笋瓜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表现为黄瓜>笋瓜>脐橙;而在添加2片固体性诱剂时,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表现为黄瓜>脐橙>笋瓜;而果实模型诱捕器和市售诱捕器使用效果显示:黄瓜和黄黏板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捕效果最佳,6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依次为黄黏板>黄瓜>脐橙>笋瓜>三角板>诱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直升飞机空中喷雾结合林间高效诱捕器监测技术,研究了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和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对松墨天牛成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牛羽化高峰期前后开展2次飞机防治,可有效减少林间天牛虫口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的风险;在林间带状喷洒(间隔100 m)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和均匀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相同剂量(1500 mL·hm-2),两种药剂飞机防治区的天牛年诱捕总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区诱捕总量,防治效果分别在75.59%~78.69%和40.28%~88.84%之间.综合分析发现,在总用药量减半的情况下ITK-1能够取得与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同等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高效引诱触杀微囊剂ITK-1可作为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化学防控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3.
为监测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发生动态,对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诱捕器及诱芯进行了林间诱捕试验.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Ⅰ(1-戊醇)、Ⅱ(2-戊醇)、Ⅲ(引诱剂Ⅰ+雄虫信息素)和Ⅳ(引诱剂Ⅱ+雄虫信息素)分别与褐色改进型飞行拦截挡板式诱捕器组合,调查其对10、20、30m距离处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同时参照Peterson方法对样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种群数量进行估算.结果 表明:4种引诱剂的有效引诱距离均在30 m以内,20 m内的诱捕效果更佳,建议在实践应用中将诱捕器的间距设置为40~ 50 m.在样地200 m内的标记释放回捕率为5.14%,占总诱捕量的46.46%,估计样地内光肩星天牛的种群数量为2471头,其中雄虫1382头,雌虫1112头,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可见,诱捕剂的诱捕效果较好,可有效监测光肩星天牛雌雄虫的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4.
甜菜碱溶液对黄颡鱼趋向行为引诱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龚宏伟  陈葵 《淡水渔业》2003,33(2):13-15
用鱼类行为学研究的经典方法———迷宫法研究了盐酸甜菜碱 (betaine)的水溶液对黄颡鱼化学感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3~ 5× 1 0 - 6 浓度范围的中性甜菜碱溶液对黄颡鱼有很强的引诱作用 (p <0 0 1 )。5× 1 0 - 6 浓度时 ,酸性溶液 (pH =5 0~ 5 5)比相同浓度的中性溶液的引诱作用强 (p <0 0 1 )。而碱性 (pH=9 0~ 9 5)溶液与中性溶液的引诱效果相当 ,差异不显著 (p >0 0 5)。在pH值为中性的水环境中 ,5×1 0 - 6 浓度的盐酸甜菜碱与氢离子对黄颡鱼的引诱作用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5.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到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0%、4.5%~7.5%,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  相似文献   
16.
蜜蜂种间交尾的干扰是蜂种生存竞争的一种特殊形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种间生存竞争中,中蜂成为失势者,数量锐减,密度下降,生栖范围缩小,在意蜂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中蜂处女王交尾受到意蜂雄蜂的严重干扰,交尾成功率极低或交尾不成。这种性干扰是生存竞争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成为中蜂在平原丘陵地区繁衍困难,而又不被人们注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各地药材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有关种植中药材虚假诈骗的小广告,声称:人工栽培冬虫夏草,按19650元/kg回收产品,每亩效益超100万元。许多农民看了广告很动心,以为天上真的掉下了“馅饼”。对此,有关专家提醒大农民,千万不要轻信人工可以栽培冬虫夏草。这一骗局纯属是某些药材骗子打着帮助农民致富的幌子,玩弄合作种植、包销产品的鬼把戏,故意夸大种植效益,引诱农民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8.
榆凤蛾是榆树重要的食叶性害虫,在南昌一年发生2代,部分1代,个别年份有不完全的3代.以蛹在落叶间、表土层中或土石块下的薄茧中越冬。全年有两个为害烈期,分别出现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幼虫一龄期不取食,二龄始进食,从孵出至长成均群聚活动和取食.雌蛾的引诱力很强,能吸引周围500m 内的雄蛾前来交配。  相似文献   
19.
植物异源次生物质在害虫生态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测定了19种异源植物提取物对稻蚜的忌避、引诱作用和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处理24h后,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椰子Cocos nucifer L.、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等植物的提取物对稻蚜定居取食的干扰效果较好,忌避作用指数在0.5以下;人心果Manilkara zapota(L.)van Royen、番石榴Psidium littorale Raddi、微苷菊Mikania Micrantha H.B、芒果Mangif era indica L.、黄皮Clausena lansium(Lour.)Skeels、鱼眼菊Didhrocephala bicolor(Roth)Schlcht.in L.等的忌避作用指数大于1,说明它们对稻蚜不再表现为忌避作用,而是引诱作用。绝大部分植物提取物对稻蚜的致死作用不强,处理后24h,仅西番莲Passif lora caerulea L.和假Piper betleL.的存活指数低于0.5;48h后,仅有假提取物对稻蚜的存活指数低于0.5(接近0.5)。随着时间延长,稻蚜的生存指数有所降低,异源植物提取物的致死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0.
橘小实蝇引诱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橘小实蝇引诱剂物质和引诱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对引诱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和化学物质以及植物源物质上,对引诱机理的研究也表现在对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方面,植物源引诱物质将成为未来橘小实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