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34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1篇
  52篇
综合类   426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肖龙云  程嘉翎  王俊  王春华 《蚕业科学》2010,36(6):1047-1051
为了探究氟化物对家蚕的毒理作用,通过给家蚕5龄期幼虫添食NaF,检测氟化物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脂质过氧化物质丙二醛(MDA)、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变化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正常家蚕幼虫和氟化物中毒家蚕幼虫血淋巴中的MDA含量在5龄期均逐渐下降,但氟化物中毒家蚕的MDA平均浓度比正常家蚕升高了83.77%;GSH含量变化趋势为5龄第1天和第5天较高,第3天较低,但氟化物中毒家蚕5龄期的GSH浓度平均比正常家蚕下降了47.81%;氟化物中毒家蚕5龄期的GSH-Px和GST的平均活性分别比正常家蚕升高63.49%、39.22%,5龄第3天达到最高峰,5龄第1天和第5天较弱。初步分析认为家蚕幼虫血淋巴中MDA和GSH的含量变化以及GSH-Px和GST的活性变化,与家蚕氟化物中毒后体内氧自由基含量上升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家蚕氟化物中毒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2.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进行比对并对可能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与3种sjGST基因有99%的同源性。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43.
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APRT,ade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是催化腺嘌呤碱基转化为腺嘌呤核苷一磷酸(AMP)的关键酶。运用生物信息学,RT-PCR和RACE方法,从玉米叶片中克隆了1个1 202 bp的APRT基因cDNA片段,命名为ZmAPT2(GenBank登录号为AY485263)。该cDNA包含1个64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4个氨基酸。RPS-BLAST分析表明,玉米ZmAPT2蛋白有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的催化结构域。推导的玉米ZmAPT2氨基酸与水稻2型、小麦2型、拟南芥2型、大麦的APRT具有较高序列相似性,一致率分别为79%、75%、56%、56%。  相似文献   
14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8):2437-2449
茉莉酸羧基甲基转移酶(jasmon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 JMT)在茉莉酸类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防御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茶树品种‘黔茶1号’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一个JMT基因并将其命名为CsJMT1。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 077 bp,编码358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ethyltransf_7功能结构域,属于SABATH家族成员。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柑橘和雷公藤的JMT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3.7%和72.7%。以CsJMT1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序列构建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基于拟南芥原生质体的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其定位在细胞质。原核表达和蛋白纯化显示在破碎的细胞上清中可以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对外源JA、SA和Me SA处理以及茶尺蠖取食后‘黔茶1号’叶片中CsJMT1的表达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外源JA、SA处理后其表达均显著下调,但在JA处理后48 h其表达量又明显上调;而MeSA处理后2 h CsJMT1的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又显著下调,在处理后24 h又恢复到处理前水平;茶尺蠖取食则能够显著诱导其表达。对3个品种的茶叶鲜叶摊放(萎凋)处理不同时间后检测CsJMT1的表达情况则显示摊放(萎凋)处理诱导了其表达,但不同品种的诱导程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CsJMT1能够参与茶树防御响应以及香气形成调控。  相似文献   
145.
ADP-核糖基化是由ADP-核糖基转移酶((ADP-ribosyl) transferases,ARTs)催化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为聚-ADP-核糖基化和单-ADP-核糖基化,在着丝点和纺锤体组装、DNA损伤修复及精子染色质重塑等多个精子发生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部分ARTs基因缺失使精子形成异常,导致精...  相似文献   
146.
为了获得有特色的观赏鱼,本实验室在2003年将含有海葵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同时含有标记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转入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受精卯,获得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对其外源标记基因NPTⅡ的表达产物和存在时间进行分析,为评价转基因鱼的生物安全提供依据.本实验对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肌肉中抗生素标记基因(NPTⅡ)进行PCR检测和NPTⅡ表达产物的免疫检测试剂条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唐鱼检测到NPTⅡ基因和表达产物,而非转基因唐鱼中均没检测到该基因和表达产物存在.同时在唐鱼死亡后(水温20~25℃),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死亡0 (鲜活肌肉)、24、48、72、96、120和144 h组的转基因唐鱼肌肉中NPTⅡ蛋白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鲜活肌肉中NPTⅡ蛋白在肌肉中的含量为9.12 ng/g,随着转基因唐鱼死亡时间增加肌肉中NPTⅡ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死亡96 h组转基因唐鱼肌肉中NPTⅡ蛋白已经接近为0.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肌肉中NPTⅡ蛋白在白然环境中容易降解,推测其对环境安全隐患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7.
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会通过DNA甲基化做出快速反应以帮助其应对胁迫。为探究在干旱胁迫下,DNA甲基化是如何影响基因转录表达,本研究对甘露醇模拟干旱和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下,抗旱性不同的2个马铃薯品种(抗旱型,青薯9号;干旱敏感型,大西洋)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以Fold-change>2和校正后P<0.01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的筛选。GO富集分析发现,2种处理都共同显著富集到氧化应激和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相关的GO term。说明不同耐旱性马铃薯在响应干旱胁迫时,与这些GO term相关的基因也受DNA去甲基化调控。对既响应干旱又响应DNA去甲基化的1345个DEG进行KEGG功能富集发现,与植物抗旱相关的通路有植物MAPK信号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植物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糖酵解与糖异生和磷酸肌醇代谢通路。说明这些通路相关基因在大西洋和青薯9号2个抗旱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中,响应干旱的敏感性受DNA甲基化调控。接着对DEG上游1500 bp启动子区域进行顺式作用原件和甲基化CpG岛分析发现,干旱胁迫下参与植物谷胱甘肽代谢的GST基因通过DNA去甲基化来降低启动子区ABRE和CAAT-box作用元件的甲基化水平,进而激活该基因的表达以应对干旱胁迫。因此,利用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干旱和DNA去甲基化处理下的差异基因,可挖掘到DNA甲基化参与调控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相关基因,为研究马铃薯干旱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8.
重金属相关异戊二烯化植物蛋白(HIPPs)由于其独特的重金属结合域和异戊二烯序列的结构特点,成为一类重要的金属分子伴侣.为鉴定茶树(Camellia sinensis)黄金芽CsHIPP26.1蛋白的螯合离子,将pET-32a-CsHIPP26.1重组质粒和空载体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在分别添加4 mol·L-1的...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分析在SO2胁迫下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SO2对家蚕的毒理作用机制。当对家蚕5龄幼虫每天以40 mg/m3SO2熏气刺激6 h,蚕体血淋巴中的GSH含量显著降低,雄蚕GSH的平均含量为49.8μmol/L,雌蚕为41.0μmol/L,分别为对照的73.80%和55.76%,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显著升高,雄蚕GST的平均活性为31.86 U/L,雌蚕为31.80 U/L,分别高于对照46.15%和27.30%。与此同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在蚕体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在雄蚕体内的变化极为显著;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活性在蚕体内均无显著变化。以上结果表明:SO2刺激可对家蚕血淋巴中的GSH含量及其相关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且雌、雄蚕对SO2的敏感性不同;GSH含量的减少及其相关酶活性的上升,说明SO2对蚕体的毒害作用与其降低蚕体抗氧化物质水平、削弱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50.
植物防卫基因PvPGIP2和TaLTP4的克隆及其对小麦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聚半乳糖酸醛酶抑制蛋白和脂质转移酶蛋白是植物产生的防卫蛋白,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防御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策略和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1个菜豆的多聚半乳糖酸醛酶抑制蛋白(PvPGIP2)编码基因和1个小麦的脂质转移蛋白(TaLTP4)编码基因;由于它们在功能上具有协同作用,我们以pAHC25为骨架构建了P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