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25篇
  30篇
综合类   877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596篇
园艺   306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讨论了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逼近问题,证明了当延迟微分方程经历Hopf分支时,其数值解也必定存在一个Hopf分支点,且以解析解的分支点为极限。从而阐述了方程的数值解,保持了原解析解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2.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花青苷、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的,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内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重外,其它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综合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这些品质指标,杨梅设施延迟栽培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43.
海氏桨角蚜小蜂Eretmocerus hayati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优势寄生蜂,了解寄生蜂的交配行为有利于完善其规模化繁殖技术。通过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首次交配及再次交配、配偶选择等行为学观察,以及多次交配对雌蜂繁殖量影响的生物学试验,明确了该蜂的交配过程包括求偶、交尾前期、交尾和交尾后期;雌蜂在整个生活史中未观察到再次交配;雄蜂可在首次交配后迅速进行再次交配,首次交配后1 h内的再次交配率为83.3%,62.5%的个体可在2 h内完成第3次交配,再次交配的行为持续时间显著低于首次交配;雄蜂的交配次数对自身寿命及其配偶的寄生量无显著影响;此外,在配偶选择中,处女蜂倾向于接受有交配经历的雄蜂,多头雄蜂间存在竞争行为进而干扰交配成功率。  相似文献   
44.
为明确黑龙江省采集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育性能力和交配型分布,采用2株标准菌株GUY11(MAT1-2)和KA3(MAT1-1)对2016—2017年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3个地区经单孢分离的241株稻瘟病菌进行育性测定,并利用PCR技术对其交配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东部、中部的241株稻瘟病菌中可育性菌株比例为11.62%,其中雌性菌株、雄性菌株、两性菌株分别占1.66%、4.56%和1.25%,不能判断其性别的未知菌株占4.15%。采集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可育性差异均较大,西部、东部、中部地区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3.25%、7.27%和12.62%;2016年采集的稻瘟病菌可育性较高,可育性菌株出现频率为25.30%。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中同时存在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主要以交配型MAT1-1占优势,出现频率为58.92%,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出现频率为8.30%。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的交配型亦有差异,交配型为MAT1-1的菌株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出现频率最高,为72.73%,在中部、西部地区的出现频率次之,分别为61.17%和46.99%。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稻瘟病菌同时存在2种交配型菌株,其交配型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但其可育性及交配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45.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2F/R、StMAT02-3F/R、ChMAT01-3F/R和ChMAT02-2F/R可分别扩增出MAT1-1、MAT1-2型菌株大小为816、132 bp(大病斑菌)与490、136 bp(小病斑菌)的特异性目的条带。25 μL多重PCR扩增体系:2×Multiplex PCR Mix 12.5 μL,引物各10 pmol,DNA模板100 ng,退火温度为57.2℃(大病斑菌)和55.0℃(小斑病菌),35个循环。该多重PCR对玉米大斑病菌MAT1-1、MAT1-2型单孢菌株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1、0.01 ng基因组DNA,而对玉米小斑病菌MAT1-1、MAT1-2交配型的检测灵敏度均为0.1 ng基因组DNA。该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特异性很强,能够很好地区分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相应的近缘种和14株其他真菌菌株。不同地理来源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能够准确地检出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且检测结果与随机抽取的菌株杂交验证结果完全吻合。【结论】构建的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监测及有性生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6.
夏季蔬菜育苗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延迟蔬菜的育苗都在炎热的夏季,高温多雨,阳光直射,有些蔬菜不易出苗,有些容易徒长,病虫害也比较重,为了育好苗子,要掌握以下措施。1育苗床位置的选择夏季蔬菜育苗用的苗床要选择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通风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为了排水方便苗床应作成高畦,畦高15 ̄20厘米。2  相似文献   
47.
秋番茄是秋季增种的破季蔬菜,既可丰富蔬菜秋淡市场,又可使山区农村脱贫致富。近年来,随着番茄市场周年供求的发展,秋延迟番茄栽培逐渐成为番茄供应的一个重要环节。1品种选择秋延迟番茄的栽培条件恰恰与春番茄相反,对品种选择比较严格,因为它的育苗期正值高温、多雨、昼夜温差小的三伏天,所以应特别注意选择生长势旺盛的、抗病性强(尤其是抗病毒病)、耐热、产量高、品质优、果皮厚、单果大、不易裂果、耐贮  相似文献   
48.
吐鲁番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资源,为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造就了吐鲁番葡萄无与伦比的优良品质。无核白是吐鲁番古老的种植品种,果粒晶莹剔透、甘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根据市场需求,延长无核白鲜食葡萄的供应期,初步探索研究无核白葡萄延迟成熟、采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在低浓度下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在无核白葡萄进入转色期时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通过对比不同赤霉素(GA3)浓度处理下无核白葡萄的百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ir%),得出赤霉素(GA3)浓度20 ppm的处理可以有效减缓果实发育,降低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延迟无核白葡萄成熟。  相似文献   
49.
雌酮诱导的XY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的一尾YY雄性金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报道了在仔鱼期口服异性激素后金鱼性分化朝两个方向完全反转的实验。遗传上的雌鱼性反转为雄鱼是用甲基睾丸酮诱导的,而遗体上的雄鱼性反转为雌鱼则是由雌酮诱导的。通过性转化的动物与正常动物交配获得性机能反转的成功,为性别决定的同型一异型配子机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相似文献   
50.
延迟投饵对杂交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水蚯蚓。第8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17 ℃,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8日龄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左右是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关键时期;12日龄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随起始投饵时间的延迟,仔鱼的全长、湿重、干重和粗蛋白含量下降,鱼体水分含量则随之升高。但对照组、8日龄及10日龄起始投喂组之间的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14日龄及其以后各起始投喂组仔鱼的生长和鱼体生化成分则与上述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