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88篇
综合类   29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汪斌  谭建新  代静玉 《土壤通报》2007,38(1):106-110
本文探讨了腐殖酸对池塘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里酸(FA)能使底泥中铅、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含量下降,而有机结合态和可溶态的含量升高,但是胡敏酸(HA)则使其它各形态均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随着FA浓度的提高底泥中铅、镉的可溶态含量也呈增高的趋势,但是HA的作用与此相反,这就表明FA能活化底泥中的铅、镉,而HA则起到了钝化作用,且它们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另外,无论是FA还是HA它们对底泥中铅、镉的离子形态分布及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对铅的作用大于对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集镜湖底泥及水样,研究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分析底泥TN、TP重金属与上覆水体相同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镜湖底泥TN、TP与水体TN、TP含量呈有著相关性,底泥N?P释放再悬浮是镜湖水体TN、TP来源之一。(2)镜湖除Cd严重超标外,Cu?Zn?Pb含量都很低;Cd(n)与Cd(w)有较好的负相关性,Cu(n)与Cu(w)?Zn(n)与Zn(w)?Pb(n)与Pb(w)相关性差。本研究为有关部门治理和管理镜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千岛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环境问题,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污染。千岛湖不同监测点底泥Cu、Zn、M n、Pb、Cd、A s、Hg等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大坝前、毛竹源和三潭岛监测点M n、A s和Hg含量较高。不同采样点,底泥重金属污染度有差异,表现为毛竹源>三潭岛>航头岛>茅头尖>大坝前>排岭水厂>街口,毛竹源测点底泥重金属污染风险最高,街口重金属污染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感潮河道重金属污染底泥为对象,研究了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环保清淤及稳定化资源化处置方案.“绞吸挖泥+机械脱水+固结”工艺系统的应用,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处置路线.对河涌底泥环保清淤,快速脱水减量化,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并可以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有效固化、稳定化,使主要重金属离子毒性浸出均匀,改性固结后可以作为建筑用土进行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5.
污染底泥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综述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探讨其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有疏浚、掩蔽等物理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效果明显,但工程量大,投入大;生物修复具有投入低,处理量大,但速度慢,且难以达标。从经费投入和处理效果来看,底泥修复应发展疏浚和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再利用。在做好污染底泥处理的同时,关键枯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底泥环保疏浚新生表层对磷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泥环保疏浚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然而,对于底泥环保疏浚的效果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底泥环保疏浚是以去除底泥表层富含营养元素为目的的湖泊治理措施,底泥环保疏浚后,底泥新生层对磷的吸附特征在评价环保疏浚效果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南京玄武湖为例,实验模拟了不同深度疏浚底泥新生表层对磷的等温吸附变化过程,以期为控制湖泊内源污染、防治湖泊富营养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增氧对粉绿狐尾藻氮素吸收及其底泥微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粉绿狐尾藻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不增氧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O1(4 min)、O2(6 min)、O3(8 min)、O4(10 min)4个增氧水平,系统研究了粉绿狐尾藻不同生长时期氮素吸收及其底泥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等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增氧调控底泥微环境、提高粉绿狐尾藻对水体氮污染物降解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无论增氧与否,粉绿狐尾藻根部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及植株氮素积累量均随生长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均高于根部;与CK相比,生长前期(t1、t2时期)增氧8 min、中后期(t3、t4、t5时期)增氧6 min对应的粉绿狐尾藻氮素吸收与积累量均最大,其中增氧6 min对应t5时期的粉绿狐尾藻植株氮积累量为171.08 mg·株-1。增氧使粉绿狐尾藻生长前期底泥pH...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底泥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优势菌门均由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Bacteroidetes组成,其中重度黑臭水体底泥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底泥,而Bacteroidetes呈相反趋势;黑臭水体底泥中存在丰富的潜在除臭菌,在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相关功能菌总相对丰度高于轻度黑臭水体;重度黑臭水体底泥中细菌群落多样性明显较低且相似性较差。冗余分析(RDA)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黑臭程度水体底泥细菌群落α-多样性与底泥铵态氮、总氮、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总磷、溶解氧含量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溶解氧是影响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进行生物增氧的鱼类越冬池底泥低温状态下的研究表明:(1)底泥吸附性氨态氮含量平均为0.194mg/g(烘干重,不同),有效磷平均为0.0394mg/g,有机物平均为25.7mg/g;(2)间隙水中氨态氮含量为5.31-38.4mg/L,平均14.0mg/L,占无机氮总量的99.1%活性磷酸盐(PO4-P)含量为0.111-0.632mg/L,平均0.302mg/L;(3)在无扰动条件下NH^+4  相似文献   
20.
西湖底泥中酶活性与养分释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实验室厌氧恒温培育方法,分析了西湖底泥中酶的活性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蛋白酶的活性与有机氮的分解和氮的释放相关性较好;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的分解有一定的关系,但磷的形态转化可能是制约磷释放的因素之一;纤维素酶的活性与有机碳的分解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可能与西湖底泥有机碳的组成中低含量的纤维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