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349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930篇
  142篇
综合类   1605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941篇
畜牧兽医   835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于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在荣成俚岛开展人工鱼礁投放前海域本底调查和投放后效果调查,分析比较了鱼礁区游泳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类丰度、CPUE和海藻等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总数、种类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分别是投礁前的1.78倍和1.32倍、1.47倍和1.22倍、1.68倍和1.62倍。游泳动物CPUE比投礁前增加1.39倍左右,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尤其是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鲇等岩礁性鱼类,分别是投礁前的2.18倍和5.67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有所增加,但CPUE略有减少。礁体上附着生长了马尾藻和海带等藻类。综合分析认为,人工鱼礁对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聚集和养护效果显著,鱼礁的投放也有利于海藻的附着、生长和藻场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2.
2004年3~6月,选择胶州湾口近海作为研究海区,在栈桥、湛山湾和石老人3个站位每月取样两次,每次退潮后,在潮间带固定地点采集底质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含量,同步观测海水温度、海水密度和pH值。结果显示,青岛近岸春季海水水温上升较快,海水密度和pH比较稳定。栈桥取样点底质中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8、0·47、0·34和0·16μg/g。湛山湾取样点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波动较小,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2、0·56、0·36和0·45μg/g。石老人海水浴场底质中的叶绿素含量最低,波动较大,叶绿素a、b、c和脱镁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6、0·28、0·20和0·29μg/g。  相似文献   
993.
<正>海星又名海盘车,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mtata),海星纲(Asteroidea),为海洋常见大型无脊椎动物之一,主要分为三个目:显带目(Phanerozonia)、有棘目(Splndosa)、钳棘目(Forcipulata)等。海星生活在潮间带和近岸的平静海  相似文献   
994.
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995.
于2009年3月的大潮期间对渔山列岛潮间带布设5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90种,其中腔肠动物3种,多毛类11种,软体动物45种,甲壳类19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5307.06g/m2,总平均丰度为2323.20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  相似文献   
996.
在无脊椎动物免疫学研究方面,虾贝类的免疫学研究较为突出。国外报道的虾贝类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包括血淋巴凝结、黑化、细胞粘附、抗菌作用、活性氧形成、细胞吞噬作用等,体液的免疫因子报道的有酚氧化酶、溶菌酶等多种酶活力及凝集素、抗菌肽等,细胞免疫包括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的发生和作用等。在免疫器官方面,对虾淋巴器官的作用已逐步揭示,最新的研究观察到了淋巴器官在TSV慢性感染过程中对病毒的消除作用。利用免疫促进剂,如葡聚糖、肽聚糖等激活免疫系统的活性从而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已在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祁剑飞  曾志南  宁岳  巫旗生 《水产学报》2016,40(7):1099-1105
为了评价底栖动物增殖放流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风险,通过现场调查、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应用该体系对5种增殖放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西施舌、紫海胆、韩国文蛤和泥东风螺为"中"风险等级;波纹巴非蛤为"低"风险等级。本研究可为今后增殖放流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南海大型对虾种群资源修复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南海海区原来盛产的墨吉明对虾、长毛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等五种大型优势对虾资源显著减少。为了拯救和修复这些优质虾类资源,应加强增殖放流力度,规范科学的对虾增殖放流技术,逐渐到修复南海大型对虾资源,促进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盐碱地鱼池中病原体小土栖藻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于70年代中,就开始了对小土栖藻(又名小三毛金藻)的防治研究。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4)报道了小三毛金藻在我国的出现和防治,以后勾维民等(1983)、刘茂春等(1983)、何志辉(1985)、李永函等(1958)、张万达(1990)陆续报道了该害藻的分布和防治。但是,至此小土栖藻的防治技术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经验性,不能解决生产上的根本问题。本报道,查明了铵氮和小土栖藻消长的关系,指出了非离子氨杀灭小土栖藻的作用和有效含量,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使该项研究取得明显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00.
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海洋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海洋环境监测的需要,一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多样性指数等在评价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时显得说服力不足,而摄食功能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根据2012年8月对浙江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调查实验,分析该海域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摄食类群的组成、空间及数量分布,并进行相关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夏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组成以肉食者和滤食者占较大优势,食碎屑者、植食者和食底泥者次之,杂食者最少;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布尔小笔螺、寄居蟹、扁平管帽螺、甲虫螺和四齿矶蟹等,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条纹隔贻贝、带偏顶蛤、短石蛏和布氏蚶等,植食者的优势种为钩虾、单一丽口螺和锈凹螺等;各摄食类群水平分布较均匀,垂直分布受水深和摄食饵料的限制;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枸杞岛海藻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健康状态呈虚弱水平,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