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458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23篇
  18篇
综合类   1572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285篇
畜牧兽医   1068篇
园艺   346篇
植物保护   35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0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7篇
  1952年   5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21.
描述了小崎齿瓢虫属(Afidentula)和长崎齿瓢虫属(Afissula)各一种幼虫形态,幼虫标本保存于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2.
用非注山毛豆叶丙酮提取物或鱼藤酮点滴处理菜粉蝶幼虫,出现畸形幼虫和畸形蛹,对畸形幼虫和畸形蛹的真皮细胞和内外表皮分别进行了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鱼藤酮及其类似物影响昆虫旧表皮的分解和新表皮的合成是导致虫体畸形的主要原因,并对畸形蛹体壁的几丁质,粗脂肪,粗蛋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3.
蝇蛆壳聚糖的制备工艺与壳寡糖的初步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家蝇幼虫及蛹壳作原料,采用酸碱法通过选择一定的反应条件及工艺路线,制得脱乙酰度95%以上的壳聚糖用蝇蛆壳聚糖采用利税合酶降解法初步制得可溶于水的壳寡糖。  相似文献   
124.
测定了4个科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与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这些提取物对菜粉蝶与小菜蛾幼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拒食作用。其中马桑(Coriaria japonica A.Gray ssp.)、小飞蓬(Comnyza canadensis L.Cronq.)、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L.)的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Tapae L.)幼虫的拒食效果好,取食24h与48h后拒食率均达到80%以上;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试虫,仅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提取物对其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取食24h和48h拒食率分别为95.55%和91.84%。  相似文献   
125.
栉孔扇贝人工育苗与试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一些沿海地区,是目前国内加工“干贝”的主要原料,由于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食,因此被誉为海产“八珍”之一。现在扇贝的来源主要还靠天然采捕,可是我国自然资源量并不多,亲贝每年的产卵和幼虫的发生量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就田间调查9组资料,应用Iwao的方法,分别对甘薯麦蛾(Brachmia triannuella)幼虫的空间分布图式以及被寄生幼虫和被寄生后幸存幼虫空间分布图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甘薯麦蛾幼虫在薯田呈聚集图式.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随机的,个体群内的分布也是随机的;个体群较致密,且大小约相等,个体群的平均面积约为0.56—1.12m~2.(2)被寄生幼虫的分布图式呈聚集型,说明甘薯麦蛾幼虫寄生蜂趋群集寄生.(3)被寄生后幸存幼虫的分布图式和原来的幼虫图式一样,都是聚集型,即Neyman A型,虽然有些田块幼虫被寄生率高达37.62%,但是寄生蜂的作用还未足以使寄主空间分布图式改变.  相似文献   
127.
用8种脱脂大豆粉和纤维素粉含量不同的半合成饲料饲养4龄蚕,结果表明取食蚕蛋白含量为7.79^和11.69%饲料的幼虫分别仅存活5.7天和6.8天,取食蛋白质含量大于15.59%的有正常蜕皮,随着饲料蛋白 含量从15.59%增至38.97%。4龄历期从8.7天缩短至6.7天,平均干物食下量和消化量分别从每蚕485mg和149mg降至224mg和127mg,近似消化率则从32.04%增至52.05%。  相似文献   
128.
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叶海棠作饲料,研究了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依次为:卵17.8℃,93.8日度;幼虫9.3℃,1218.9日度;蛹122.℃,212.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21.7℃,9.0日度。当温度达到35℃时,卵、幼虫、蛹都不能存活,当湿度低于55%,幼虫不发育,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129.
高温对粘虫未成熟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粘虫卵、幼虫和蛹在24℃以上4种高温中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卵在相对湿度80%左右,温度为24-33℃范围内均能顺利孵化,孵化率均在87%以上,而35℃中卵不能孵化,幼虫和蛹死亡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5℃时所有幼虫均在幼虫期或蛹期死亡,未成熟期(卵、幼虫和蛹)在24-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3℃时反而有所延长。高温对幼虫虫龄及各龄幼虫头壳宽度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24、27℃中老熟幼虫均为6龄,而30、33、35℃中7龄老熟幼虫比例分别占4%、24%、100%.各龄幼虫的头壳宽度以27℃的最宽,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35℃的2龄幼虫除外),不论其差异是否显著。33℃以上高温显著不利于幼虫头壳的增长。蛹也是以27℃的最重,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3℃时达到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33℃以上高温不仅不利于粘虫幼虫和蛹的生存,而且导致幼虫蜕皮次数增加,各龄幼虫头壳宽度变小,未成熟期延长及蛹重降低等发育受阻现象,而35℃高温直接对卵和蛹有完全致死作用,这些结果均是粘虫夏天在我国南方地区不能渡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0.
从抗肿瘤、抗衰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三方面对工蜂幼虫、蛹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明,工蜂幼虫、蛹对小鼠S180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达60.92%和64.37%,荷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达80. 65%和81. 74%;工蜂幼虫、蛹能提高大鼠脑、肝脏和血液中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提高小鼠脑组织中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工蜂幼虫、蛹能提高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碳廓清指数和胸腺指数,具有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工蜂幼虫、蛹的药理作用与蜂王幼虫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