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7篇 | |
综合类 | 52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2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红外云图、水汽图、天气图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7月7日南方一次暴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是由一系列对流云造成的,而这些云团是在一定的大尺度云系背景下发生的;(2)云团的云型与大气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云团的云型特征可以分析大气气流与对流云间的相互作用;(3)云带的衰减与新生并存使得云团的生命期较长,所以降水持续过程长且强度较大、范围广。 相似文献
22.
为了进一步研究陇东大雾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影响系统,利用庆阳市2007—2013年辐射雾的地面及高低空资料,对其时空分布特征、气候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大雾空间分布以中南部山川区居多,宁县发生次数最多;时间分布多发生在2月及7—11月,其中以10月发生最多。大雾发生前一日20:00及当日8:00的高空形势主要为:槽过境型、槽前型、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前型、平直气流型;有利于庆阳区域性大雾产生的地面系统为变性高压后部类、高压控制类、冷锋前及低压区控制类、鞍型场类和均压场类。区域性大雾均为辐射雾,高压后部型大雾发生次数最多,各季节均有发生;高压控制类大雾次之,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冷锋前及低压控制类大雾略少于高压控制类,且多发生于后冬及春季,其中以3月发生次数最多;鞍型场及均压场类发生在9—10月,发生次数均较少。通过分析,揭示了庆阳市大雾的发生发展机制,为大雾的可预报性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前防范,尽可能降低大雾天气对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动力气象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1月21~24日山西寒潮、大风和降雪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和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大风和降雪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型”,500hPa上贝加尔湖东部的冷涡引导冷空气,沿西北偏西路径进入山西,以及地面冷高压南下是寒潮爆发的原因。850 hPa存在强盛的冷平流,是产生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冷空气移动路径偏西,冷高压主体偏北,造成本次降温幅度只有个别站点突破历史极值。水汽条件较差,所有降水过程较弱;地面正负3h变压差达10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24.
25.
引入平流影响的蒸散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波文比一能量平衡观测资料计算的麦田潜热,验证了引入平流影响的平流-干燥蒸散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平流一干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麦田蒸散潜热日热变化过程。该模型只一个高度的气象资料,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利用NCEP 0.5°×0.5°全球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观测,雷达资料等,综合分析2010年10月海南岛秋季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并对相关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高空低槽、低层东风急流和低压环流共同影响所造成的,持久的东风急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所揭示出的强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辐合越强,暴雨的量级越大.回波的“列车效应”使降水增幅,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7.
大雾是吉林省秋、冬、春3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浓雾对高速公路运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常军等用EOF方法分析了河南大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指出雾日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1月;夏立新等指出逆温层的不断重建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之一;康邵钧等指出商丘大雾的4种天气分型。即大陆高压型、冷锋前暖区型、均压场型、低压倒槽型;王丽荣等指出与稳定度有关的物理量对大雾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8.
利用地面、高空区域自动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2.5°×2.5°)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4月26日阿拉善盟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大气中低层锋区增强,配合地面冷高压南压触发阿拉善盟大风沙尘天气;(2)强沙尘暴发生区域内,在中小尺度次级环流作用下,地面偏东风风速增大,同时伴有强烈的垂直而运动;(3)温度平流与高低层大气流速构成正反馈,在正反馈机制作用下,暖平流使地表沙尘粒子受热上升做上升运动,同时有利于地面风速增大;(4)垂直速度对判断沙尘天气范围、强度以及最小能见度出现时间具有指导意义;(5)阿拉善盟境内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及腾格里三大沙漠是主要沙源,为沙尘天气的发展与维持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9.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等对2011年11月28日上午盐城市机场出现的大雾天气进行天气学分析,得出: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此次大雾出现范围广、影响强度大,具有平流雾特征,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输送使机场低层全部为湿层,为盐城市机场出现大雾天气提供了丰沛的水汽条件,高空槽前暖湿气流平流至机场低层冷地面并经辐射冷却达到饱和,形成一个薄的平流逆温层,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机场近地面层上空,阻碍了空气对流,有利于大气颗粒物和水汽不断集聚,形成大雾天气并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30.
《现代农业科技》2016,(11)
采用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FNL(Final Analysis)数据以及卫星资料初步研究了1013号台风"鲇鱼"(MEGI),主要通过温度平流、涡度平流、Q矢量散度、高空急流、台风内部结构等方面,对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和内部结构作出分析,尝试寻找到具有指示作用的要素。发现温度平流特别是低层的温度平流对于台风的移动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暖平流的高值区引导台风向其运动,且台风的移动还受到中纬度西风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西风急流对于台风强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急流南部反气旋式切变的影响,为"鲇鱼"的第2次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台风的内结构也对于其强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其内部涡旋Rossby波的存在对于能量的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尝试,希望能够对于台风移动路径、强度突变的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