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8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47篇
  66篇
综合类   44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321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可靠性设计是评价产品可靠度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在保证粉碎还田机的粉碎质量和使用寿命前提下,用MATLAB软件对粉碎还田机刀辊进行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使整机重量减轻了27.1%,节约了原材料和成本,使机具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992.
浅旋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耕作业是指利用旋耕机对耕地进行的耕作处理。旋耕作业深度一般在20cm以内.旋耕作业时,旋耕机的旋耕刀在对土层进行翻动,同时也将地表上的植被进行粉碎,并把粉碎过的植被和表层土进行混合,处理过的地表较为松软平整,十分有利于播种,因此,在我国很多地方旋耕作业已经代替了用铧犁翻耕作业。浅旋是旋耕作业的一种形式,是特指对10cm以内的地表浅层进行旋耕处理的作业,通常处理的深度在6-10cm。浅旋作业后,由于部分植被被埋于表层土中,减少了地表的覆盖量,降低了保护性耕作的效果。因此,学术界、政府主管部门和各地具体实施部门,对在保护性耕作中使用浅旋一直存有异议,现就相关问题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3.
两种耳石分析法在鲚属种间和种群间识别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耳石传统形态测量法和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对281尾2龄长江凤鲚(Coilia mystus)和刀鲚(C.nasus)个体的矢耳石形态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耳石形态测量法对凤鲚与刀鲚种间的正判率达90.9%,但2个刀鲚生态型种群之间的判别成功率仅为76.9%。而运用傅里叶耳石形态分析法,凤鲚和刀鲚物种间的识别率高达100%,2个刀鲚生态型间的识别率也提高至86.8%。可见,两种耳石形态分析法对鲚属种间的识别效果均很好,但对种群分析而言,傅里叶形态分析法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94.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黄河垦利段刀鲚生活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河刀鲚(Coilia nasus)生境履历特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采集自黄河垦利段5尾刀鲚个体(D1、D2、D4、D5和D6)的矢耳石进行微化学特征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口刀鲚生境履历较为复杂,所有个体核心区Sr/Ca值较低,表明其淡水孵化特征,但随着个体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履历。个体D2生活史较复杂,其生长轨迹多次往返于淡水—半咸水生境,不具备洄游型刀鲚应有的规律性特征;个体D1、D4、D5和D6具有明显的洄游特征,不同的是个体D1和D4的Sr/Ca最大值分别为6.1和6.2,D5、D6生境已延伸至Sr/Ca值较高的区域,最大值分别达到8.44、8.63,但是由于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盐度变化影响较大,尚不能判断D5、D6个体生境已延伸至海水区域。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特征,个体D1、D4核心区表现为蓝色,外缘区域表现为蓝绿色;个体D2核心区表现为蓝色、绿色、黄色交替出现,个体D5、D6核心区域表现为Sr值较低的蓝色区域,随着生长耳石外围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黄色圆环。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重新建立了黄河口刀鲚的生境履历,多数个体孵化和早期的生活主要在淡水生境完成,之后进入盐度较高的区域,往返于半咸水—海水生境中进行索饵、育肥,直至被捕获。以个体D2为代表的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推测可能是由于当年山东东平湖汛期放水而被动进入黄河的定居型刀鲚。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农业信息》2003,(10):37-37
秸秆还田机采用了后活盖板,调整使用维修方便;耳柱采用了加强支撑,提高了耳柱的使用寿命;定刀采用了特殊材料,使得它的阻力减小,粉碎效果比较好;动刀采用了特殊耐磨材料,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该秸秆还田机采用生产线生产,装配精度高,质量有保证。该机最小机械的  相似文献   
996.
鲚属Coilia鱼类外形十分相似,该属刀鲚C.nasus、短颌鲚C.brachygnathus的分类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分析比较长江流域刀鲚、短颌鲚的纵列鳞数、臀鳍数、幽门盲囊数以及颌骨长度的变异情况,结合线粒体DNA Cyt b序列分析,研究了短颌鲚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虽然纵列鳞数、臀鳍数、幽门盲囊数等特征在刀鲚与短颌鲚的区分上有一定的倾向,但重叠较大,难以截然分开。对110尾刀鲚、40尾短颌鲚以及36尾定居型刀鲚——湖鲚C.nasus taihuensis的上颌骨长度进行测量,与刀鲚的上颌骨长度/头长(1.125±0.091)相比,湖鲚、短颌鲚的上颌骨长度/头长(1.022±0.045、0.981±0.095)均有所降低,其中刀鲚、短颌鲚的上颌骨长度/头长变异系数较大(8.01%和9.77%),而湖鲚的最小(4.55%)。三者的上颌骨长度/头长变异范围存在一定的交叉,表明鲚属鱼类上颌骨长度不是一种稳定的特征,推测其受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影响较大,不能作为判定物种有效性的主要依据。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刀鲚、短颌鲚、湖鲚、凤鲚的mtDNACyt b基因序列,刀鲚与短颌鲚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刀鲚与湖鲚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而湖鲚与短颌鲚之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01。以鳀科鳀属的Engraulis encrasicolus和E.japonicus为外群,用NJ法、ML法以及MP法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凤鲚C.mystus分化较早,推测其在进化上处于比较原始的地位,而刀鲚、短颌鲚与湖鲚之间构成多岐分枝,三者之间不能明确区分。综合颌骨长度变异以及mtDNA Cyt b序列分析,认为短颌鲚和湖鲚一样,属于刀鲚在长江的一个淡水生态型种群,而非一个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997.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玉米施用无机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E)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CK处理最低;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6类碳源的能力随玉米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但是中后期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利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多胺类、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土壤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生物复混肥处理主要分布在第1主成分正方向,其他处理主要分布于第1主成分的负方向,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生物复混肥处理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无机肥和CK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998.
水旱两用秸秆还田耕整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同时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难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稻、油-稻等水旱作物交替种植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阐述了新刀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重点对传统旋耕刀的布置及其破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旋耕一遍即可实现水田和旱地秸秆埋覆、旋耕碎土、平整地表等多项功能,水田和旱地耕深分别为181.6~200.4和151.2~173.8 mm,耕深稳定性分别为92.4%~94.8%和92.4%~93.4%,耕后地表平整度均小于12 mm,植被埋覆率分别为96.3%~96.4%和90.6%~97%,碎土率为87.3%~89.6%和64.5%~90.2%,作业效果满足水稻播栽对耕整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快速平板凝集试验(SPA)检测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10个肉用仔鸡场毒霉形体(MG),平均阳性率为52.7%;对部分阳性鸡进行霉形体分离鉴定,分得的15株霉形体中有12株为MG,将其中的1株接种24日龄肉用仔鸡。证明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00.
甩刀式马铃薯杀秧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在收获时薯秧缠绕,影响机械化作业的问题,设计了甩刀式马铃薯杀秧机。对关键部件甩刀的形状、数量、排列和运动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及主要参数,对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以甩刀的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及刀片类型为因素,以茎秧漏打率和功耗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田间试验表明,甩刀式马铃薯杀秧机的最佳工作参数为:甩刀转速1 700 r·min-1、甩刀刀片类型Y型、机具前进速度3.8 km·h-1 。该机工作性能稳定,茎秧漏打率为1%,达到了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和生产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